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计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5:28: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开发学习资源,练就语文能力”的策略初探

南阳中心小学 黄庆加

新课标、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必将带来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现阶段的语文教师必须建立课程资源意识,挖掘、建设课堂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科学的挖掘课内学习资源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就成为了我们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也是今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课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教材内外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较少。主要表现在语文教与学的观念较狭隘,不大注意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什么是语文学习资源?我们可以从主观与客观、课内与课外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起来讲,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语文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实、自然环境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育。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开发学习资源,练就语文能力”的一些基本策略的探索。 一、在语文教材中开发文本资源

语文教材是经过不同的专家群体认真仲裁选择,并根据教学秩序逻辑性地构建起来的科学的资源综合体。因此,教材本身是已经过筛选优化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加工、创造,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教学中强调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无论是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是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新课程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要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深层内涵。 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直接的资源。我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处理教材上。教材中所涉及到秀美的自然风光、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现象、严密的推理都是教学现成的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景物的美、人物的美、生活的美、语言的美、技巧的美等诸多丰富的资源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和开发利用。虽说教材是个例子,但其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主动去发现、欣赏、品味、领略、体悟教材以外的东西,获得学习方法,获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获得人生体验,以找到正确的学习规律,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二.在校内教师中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人们容易忽略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师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其本身就具有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

1

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的生活阅历、实践智慧、特长技能、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可以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互相学经验、借智慧,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单一的观点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

同时,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决定了语文老师是最容易接触到学生心灵的人。所以,语文老师要用好这一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语文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课程资源,语文老师的情感体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脑子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或缺乏情感,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语文老师的个性是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欢有时是从喜欢老师开始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都有自己拿手的方面,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些个性特长,经常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露几手”,一段或深情或激昂的朗诵,一曲动情的歌曲,一版漂亮工整的字帖,可能会让学生有“这个老师真行”的印象,和老师会亲近起来,随着情感的加深,学生会主动地学老师这些“本事”。甚至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崇拜,能达到这种和谐,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的生活阅历是一种课程资源。和学生相比,老师的生活阅历要丰富得多。老师的成长历程、求学经历、旅游见闻、成功与失败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语文老师要有勇气和智慧在学生面前打开这本“教科书”, 用“正面教材”去激励学生,用“反面教材”来警醒学生。 三、在校内环境中开发情景资源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人生体验的重要场所,其本身就是一部异彩纷呈的立体“教科书”,它也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比如教室作为学生直接接触的物质环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的。教室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教师要着力把教室建成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中心。如教室的文化布置要有特色,图书角、展示台、评比栏、黑板报、公告栏等都可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室内电视、广播等多媒体系统可以让学生获得新鲜的动态素材。比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向往的知识殿堂,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宝库。现代学校丰富的图书储藏,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开放阅读、定期借阅、新书推荐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而相关配套活动如知识竞赛、作文擂台、故事大王评选、阅读之星等的表彰展示栏更能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无疑大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优化。另外,校园环境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物、名言警句、温馨提示、建筑命名、校训展示,鲜花绿草、巧石秀木、文化长廊、亭台楼阁、成果展室、网络主页等等,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同时又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元素,这都可以为语文教学所用。

四、在社会文化中开发学习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显性资源,也包括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社会文体活动、生活过程等隐性的资源。 这些都市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乡土资源非常丰富,俗话

2

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个性。它是该地区人们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的历史积淀,包括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地理物产、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经验等等,它们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弥散在学校学生生活的每一空间,并以各种方式给学生显性或隐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乡土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很具教育性的校外课程资源,一旦能得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必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阅历,陶冶学生情操。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的目标。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对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进行调查,对内容分类整理后深入探究:明确其内涵,体会其中的知识、价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并要求他们详细的记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是一次“语文学习生活化”理念的教学活动。这次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在信息技术中开发网络资源 多媒体设施的引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为学生学习语文拓宽了途径,赋予了时代色彩。网络资源以其海量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等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多媒体设施以其特有的声、色、形、光等手段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改造,极大地增强了形象性和直观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参与学习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其中写到了詹天佑发明设计的“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其设计之巧妙,构想之科学,令人惊叹,可学生一时却难以搞清其中的科学原理。如果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来演示一幅有色彩、有形状、有线条的动态画面,学生就能彻底弄清其中的道理,并对前人的聪明才智倾慕不已,也受到了情感陶冶。如在教读《秋天的雨》时,我下载了秋天精美风景图片、果园丰收图片供学生欣赏,下载了课文朗读音频来播放,给我后面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只要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以具体的策略、方法与条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有效地通过内化生成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最为有效和足量的训练,那么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就能逐渐形成,学生人文内涵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和优化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