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7: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1在财政定义上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国家分配论,价值分配论,货币关系论,社会共同需要论,国家资金运动论,剩余产品分配论,社会再生产论。 2如何理解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的强制性即是国家以政治权力为前提做出规定,不必与任何方协商,也不必征求对方的同意完全按照国家的意志进行分配。

财政的无偿性指财政分配基本上无代价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在取得和占有财政收入如税收时,国家依据政治权力不支付任何代价;财政支出时,如各种形式的拨款,国家对资金的接受者也不索取任何代价。

3.为什么说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有什么不同?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济学是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侧重研究经济效率。而财政学是研究国家政府所辖范围内的一系列分配或经济活动的科学,侧重研究社会,经济的公平,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以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基础。

4.区分财政的起源与产生,对于其他理论研究有何知道意义? 财政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发育成熟的,财政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属于我国的原始社会以前社会的历史时期,共七个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什么事社会公共需要,它有何特点?

社会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社会公共需要的特点:

社会公共需要是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和执行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的需要;2、具有非排斥性;3、具有非竞争性;4、当市场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就需要由政府来解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财政渠道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就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特征;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价值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二、为什么社会公共需要是财政分配基本理论依据?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而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行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所以社会公共需要是财政分配基本理论依据。

三、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区别:1、偏好表达方式不同;2、偏好体系不同;3、私人选择都是自愿的,

但公共选择具有强制性。联系:都是为了追求利润,一个是追求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一个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四、公共选择理论是否为公共财政分配的最佳方法?

我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财政分配的借鉴最佳方法之一,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财政问题本身的某些固有属性决定了大多数财政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吸收和借鉴公共选择理论,但是同时也要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合理的公共财政分配。

五、经济稳定的含义是什么?试述实现经济稳定职能的财政机制。 经济稳定的含义是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3、财政实践中通过政策性安排,财政可以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4、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安排;5、财政应切实保证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六、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更优和帕累托改善?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了;二是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z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七、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是什么?试述实现配置资源职能的财政机制?

财政资源配置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实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手段:1、资源在公私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2、资源在财政内部的配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4财政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

八、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的是什么?试述实现收入分配的财政机制。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转移性支出。

九、财政稳定经济职能的目的是什么?试述实现稳定经济职能的财政机制。 目的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3、财政实践中通过政策性安排,财政可以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4、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安排;5、财政应切实保证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讨论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果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协调公平与效率,根本问题在于有效的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1、效率与公平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2、市场与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两个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第第三章

一一、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哪些类别?

按支出用途分:1.工资福利支出2.商品和服务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5.转移性支出6.赠与7.债务利息支出8.债务还本支出9.基本建设支出10.其他资本性质支出11.货款转贷及产权参股12.其他支出

按政府职能:1.一般政府职能2.公共和社会服务3.经济服务4.其他职能

按支出功能分类:1.一般公共服务2.外交3.国防4.公共安全5.教育6.科学技术7.文化体育与传媒8.社会保障和就业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医疗卫生11.环境保护12.城乡社区服务13.农林事务14交通运输15工业商业金融事务16.其他支出17.转移性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类: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 按支出方式分类:1.财政无偿拨款2.财政性贷款

按支出级次分类:1.中央支出2.省级支出3.市级支出4.县级支出5.乡级支出

简二、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性质分析的意义。 1、购买性支出是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恰相反 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约束较软 4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配置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简三、述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法则”。

一国政府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的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国家的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也可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简四、述皮考克和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导致财政支出增长有内在与外在因素,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增长会与GDP增长呈线性关系。在危机期间,财政支出会代替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在危机过去以后,财政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水平。 简五、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