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不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22: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6年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不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土地评估价格一般由评定。 A:政府部门人员 B:任意人员

C:土地使用权拥有者 D: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E:合法性

2、由于对土地的连续投资而产生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Ⅱ C:垄断地租 D:绝对地租 E:时间因素

3、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将应用于传统地租理论中。 A:供需分析 B:效用分析 C:价值分析 D:边际分析 E:时间因素

4、在下列选项中,的行为不必缴纳营业税.【2008年考试真题】 A:将自建的房屋对外销售 B: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 C: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使用权

D:某单位将所拥有的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 E:土地

5、为清偿债务,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整理后变现而形成的清算价格称为清算价格。 A:强制 B:续用 C:有序 D:变现 E:土地

6、某地在确定路线价中的标准深度时,根据资料测算得到了以下几个深度值,为了使今后利用路线价法评估宗地价格的工作简便,通常应以作为该路线段的标准深度。

A:路线价区段内临街各宗地的深度的众数 B:路线价区段内临街各宗地的深度的中位数

C:路线价区段内临街各宗地的深度的最大值 D:路线价区段内临街各宗地的深度的最小值 E:合法性

7、城镇土地的主要功能是__。 A.土地承载能力 B.城市集聚

C.提供活动场所 D.社区服务

E.提供社会增值 8、某城市二级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为2.0,以楼面地价为标准的基准地价为1200元/平方米.现有一宗住宅用地位于二级地,其容积率为4.0,除容积率外无须进行其他修正,则该宗住宅用地楼面地价最可能为元/平方米。 A:950 B:1200 C:1300 D:1500

E:时间因素

9、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对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影响最大且与其思想脉络最为接近的是的地租理论。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弗朗西斯·魁奈 E:时间因素

10、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__。 A.不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B.有选择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C.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 D.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11、《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按有关规定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__中解决。

A.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B.上级专项资金 C.本级专项资金 D.本级财政 12、在城镇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下列关于基准地价内涵界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考虑到基准地价是区域平均价格,基准地价内涵中的土地开发程度必须设定为全市平均开发程度

B.考虑到基准地价是区域平均价格,在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区域内不同用途价格的平均水平

C.基准地价的平均容积率可以按级别确定,也可以全市统一确定

D.考虑到基准地价是区域平均价格,土地开发程度应根据宗地红线内外的基础设施状况设定

13、甲、乙两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丙公司,经双方协商,丙公司的总经理由甲方委派,董事长由乙方委派,甲方的出资比例为20%,乙方的出资比例为80%,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在核算甲、乙两方长期股权投资时,核算.【2007、2004年考试真题】

A:甲、乙公司均采用成本法 B:甲、乙公司均采用权益法 C:甲采用成本法,乙采用权益法 D:甲采用权益法,乙采用成本法 E:土地 14、收益递减规律对于一宗土地来说,表现在对该宗土地的使用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收益开始__。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开发商采用预售方式出售房屋,房屋没有竣工、验收,且没有进行实地测绘,与被售方签定购房合同时所用的房屋面积为。 A:合同约定面积 B:产权登记面积 C:房屋预测面积 D:房屋实测面积 E:土地

16、土地的__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A.供求机制与风险机制 B.价格决定机制与竞争机制 C.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D.供求机制与价格决定机制

17、《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有基准地价的地区,协议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__。 A.50% B.60% C.70% D.80%

18、我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土地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有偿使用 D:无偿使用 E:合法性

19、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存货计价采用__可以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从而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A.先进先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