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概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8:0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展示文化和发展经济 政府与群众 历史与未来

第四节 文化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利用

经济学里两类物品:自由物品: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得的物品,如阳光、空气

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要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

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

稀缺性包括相对性稀缺与绝对性稀缺两个方面 有用性:存在功效、作用和影响

战略资源:用于战略行动及其计划推行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财的总和 战略资源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不可替代性

文化遗产的公共品属性:在经济学中,通常根据曼昆提出的两个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第一,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即是否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第二,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是否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对于文化遗产而言,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是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由于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经营者之间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因此大遗址属于公共资源。

当游客越来越多并超出了文化遗产所能承受的合理容量时,新增加的消费者会产生拥挤而降低其他消费者的效用,从而使文化遗产的消费具有了竞争性。

文化遗产: 承载历史、记录信息 经济规划:稀缺性、有用性 战略资源: 不完全模仿、不可替代性

博弈: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奔论与运筹学和最优化理论的区别:

(1)运筹学研究的对象为一个决策者,而博弃论研究的对象至少为两个 (2)博弈论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3)博弈论考虑了其他决策者的决策对自身利益的影响 博弈的组成

(1)局中人( player):是指参与博弈的所有博弈方 (2)战略(或策略, strategy):局中人可选择的决策

(3)支付( payoff):给定局中人的哉略,局中人所得到的收益或损失 博弈的分类:

·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

·非合作博弈范围内: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究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博弈的求解: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