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8: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5物联网工程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指导老师:黄开连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 / 28

实验一 AMI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 掌握AMI码的编译规则。

3、 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 各一块 2、 双踪示波器 一台 3、 连接线 若干

三、实验原理

1、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数字终端DoutMUX数据AMI编码AMI-A1电平变换AMI输出BSOUT时钟AMI-B1数据码元再生AMI-A2极性反变换AMI输入时钟AMI-B2译码时钟输入单极性码8# 基带传输编译码模块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BS2数字锁相环输入13# 载波同步及位同步模块 AMI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AMI-A1和AMI-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AMI编码波形。

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AMI码信号送入

2 / 28

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AMI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

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AMI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信号源:PN信号源:CLK 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据)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钟) 基带信号输入提供编码位时钟 将数据送入译码模块 模块8:TH11(AMI编码输出) 模块8:TH2(AMI译码输入) 模块8:TH5(单极性码) 模块13:TH5(BS2) 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 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 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 提供译码位时钟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AMI编译码】 →【256K归零码实验】。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TH3和编码输出的数据TH11(AMI输出),观察记录波形,有数字示波器的可以观测编码输出信号频谱,验证AMI编码规则。

注:观察时注意码元的对应位置。

(2)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5 (AMI-A1),观察基带码元的奇数位的变换波形。

(3)保持示波器测量编码输入数据TH3的通道不变,另一通道测量中间测试点TP6 (AMI-B1),观察基带码元的偶数位的变换波形。

(4)用示波器分别观测模块8的TP5 (AMI-A1)和TP6(AMI-B1),可从频域角度观察信号所含256KHz频谱分量情况;或用示波器减法功能观察AMI-A1与AMI-B1相减后的波形情况,,并与AMI编码输出波形相比较。

(5)用示波器对比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译码输出的数据,观察记录AMI译码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

思考:译码过后的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延时多少?

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