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四小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4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蔡甸四小2011-2012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蔡甸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我校启动并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我校德育部门在上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上下和谐,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着力创新,继续实施新课程,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考评,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德育追求方向,基本完成了本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德育任务,班主任队伍建设也不断得到提高,为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新的努力。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升德育管理意识。

德育工作要有品味首先思想意识要有品味。不少班主任认为把学生管理的不出事或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不注重不思考如何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深入,因此在本学初的政教工作布置中,我们明确提出: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面对全校德育状况,有针对性、有目的促使班主任共同探讨、研究新时期的有效德育方法、途径、手段,让大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反思,通过思想层面的探究,去注重德育品味。要提升管理育人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细节,目的是使大家认识到思想层面的提升最终是落实到一个个班级管理

1

细节中。只有将两者的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意识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品位才会提升。

二、注重学习,提升德育管理品味。

本学期我们特别重视有效德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学习使大家真正的认识到,我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就是在面对不停变换的教育对象前,我们始终采用相对落后、单一教育方法。在管理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另外我们组织主题班会引导青年班主任善抓教育阵地和教育契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驾驭班级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问题生情况调研,和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转化问题生,解决班级管理老大难问题,我们又督促班主任在理论上多钻研,实现科学管理。在政教处大力倡导和布置安排下,本学期班主任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后备梯队人才逐渐形成,研究氛围日益浓厚。这样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在积极的实践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改变。

三、完善制度,提升德育管理质量。

本学期,学校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细则》,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了落实《细则》,政教处、少先队坚持一日五查(包括查纪律、两操、卫生、语言文字、路队)。通过重点工作的督促,以上工作有了质的变化,常规管理的氛围由此营造,在每周都总结上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

我们始终认为制度检查虽是无情的、但它毕竟只是手段,在实际操作要人性化作到以人为本,从而使班主任老师从理智和感情上都能

2

接受,最终达成思路和目标行为一致才能构筑德育工作和谐氛围。政教处摆正位置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反馈、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作到当天当时的情况班主任和班干部及时了解以便改进,在每月的总分通报后,我们又主动和名次摆尾、有想法的班主任交流,指出问题,谈出意见,同时在生活上积极关心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也是人,也会头疼脑热,也会为家庭事情分心,在学校又要承担与普通课任教师较多的任务和压力,班主任的委屈我们照单全收,并换位思考,班主任生病尽量作到在第一时间当面问候或电话关心,家庭烦心之事尽量帮助解决,作好班主任心理疏导工作,从而更好的理解政教处和学校的思路并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政教处细心和耐心的努力,本学年班主任常规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行为习惯,班级风貌、校园文明氛围明显提高。

四、开展活动,提升德育管理内涵。 (一)、课外访万家——家校沟通的桥梁。

为深入贯彻《区教育局关于印发蔡甸区“教师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和谐、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我校积极开展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对待家访工作,务实、规范、做细、做到位。真正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态势。学校迅速成立“课外访万家”活动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教师代表为组员。而且分组到片,分包到人,家访前制定了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