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39: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一、办学条件一学校规模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办学的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 1、班级数1小学5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5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0个教学班;小学6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6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 农村每个乡镇设立1所中心学校和若干分校教学点,教学点一般不少于3个以上学年教学班。 2农村初中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24个教学班;城镇初中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32个教学班。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的学校,每校区不能多于18个教学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少不少于9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 4完全中学初中部,三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6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2个教学班。 四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8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6个教学班。 2、班额。 小学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5人,最高不超过45人。 初中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35人农村初中不少于25人,最高不超过50人。 农村小学教学点一般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0人。 城镇一些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应尽快消除。 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实验。 二学校设置1、学校设置要依据

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人口规划、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 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交通主干线。 要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学校选址和建设要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丘滑坡带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 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3、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4、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依据规模和需要按着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校舍建筑按照建筑设计、抗震、防灾、防火、施工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按照上述要求存在明显问题的,要尽快解决。 对学校布局不合理,校园用地不足的应结合城镇改造建设、资源整合,适时进行网点调整。 三用地面积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劳动实践用地等,用地面积应满足教育

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 1、校园面积。 小学生均占地面积9—28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 2、体育用地。 学校要有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不少于4平方米。 小学、初中田径场及球类场地设置标准小学12班以下设置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12班以上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 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设置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设置200米、250米、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中24班以上设300-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 中小学校园内至少有标准硬化的篮球场、排球场各一个;有符合标准的单杠、双杠、沙坑城区视情况等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 3、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 农村中学50亩以上,小学30亩以上用地包括耕地、荒地、山林、果园、水塘、牧场等。 四校舍面积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小学41—10平方米,初中56—114平方米。 中心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5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64平方米。 2、教学及辅助用房。 1普通教室每班设置1间。 小学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2—61平方米,初中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6—67平方米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缩小教室的使用面积。 2小学应设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学习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2—8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图书室、仪器室和准备室科学实验、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