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上课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23:33: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

中,通过理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 容 讲授 实习 合计 讲授∶实习

绪 论 1 0 1 问 诊 2 3 5 常见症状 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