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修改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58: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正逐步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及潜力的新型产业。在全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大县,其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如何加快开发和利用,近期,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调研考察,我们认为我县蕴藏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是很有价值的。

丰富的资源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一)区位条件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区、中阳县交界,南临石楼,北毗临县,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隔河为邻。位于东经110°39′45″~110°05′33″、北纬37°08′53″~37°37′28″之间。总面积1287.29平方公里。

(二)交通条件

我县交通发达,古称山陕通衢,为山西西大门。307国道、新开通青银高速公路、孝柳铁路、太中宁铁路途经我县,中南铁路沿黄河途经我县几个乡镇,沿黄公路、与石楼、临

县等相接,县内南北循环路,“村村通公路”的基本修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我县旅游业发展。

(三)自然条件

我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东西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我县最高点,三交的下塔上村海拔607米,为我县的最低点。

(四)气侯条件

我县地处北温带,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72.3毫米,年平均气温10.5?,无霜期180天至190天。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耐干旱的品种为主。

(五)矿藏资源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优质主焦煤著称。其中4#、8#、9#煤低硫、低灰、粘结性强,发热量高达8000大卡,被誉为“国宝”。全县储煤面积48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60亿吨,远景储量180亿吨。且埋藏浅,易开采,煤层

稳定。 除煤炭之外,褐铁矿、石膏、铜、铝土矿、铅、硫磺、粘土、石英、云母、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等矿物储量也都十分丰富。

(六)自然风光

1、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柳林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涛走云飞,美不胜收。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奇观”。2山西十大名泉之一——柳林泉和“四十里抖气河”。3、仙童山风光,仙童山位于柳林县李家湾乡境内东部距乡政府李家湾村5公里处。山呈南北走向,东起郭家山,西连元昌山,南迄孔家山,北临太绥线(307国道),周匝长20余公里,海拔高度1289米。该山山势险峻,登山可远眺黄河。4、春秋战马产地——屈产河流域。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县罗村镇义门庄,从南向北纵贯石楼县罗村、城关、西卫、裴沟等乡镇,从柳林县南部边沿原苇元沟乡白羊峁村进入县境,途经原苇元沟、三交两个乡镇,从三交镇下塔村注入黄河。屈产河流域延伸至本县境内,气候条件雷同,下游河道更加开畅,土地更加肥沃,因此,柳林县境曾是重要的战马产地。 5、尖山子龟形奇石。尖山子位于离石市、柳林县二地交界处李家湾乡政府驻地李家湾村西北5公里处。该山原名宝丰山。沿黄河一线风景秀丽,属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情,民俗风情独特。

(七)古代文化资源

柳林县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有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考古价值。1、高红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县城西部11.5公里处的薛村乡高红村南(距村约800米)。经考证该遗址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2、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八亩垣遗址,在薛村乡高红村西北500余米处的八亩垣顶上,出土文物经考证为商代器物,属战国遗址。4、杨家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文化层已受扰乱和破坏。5、古蔺遗址,据《水经注》考证,当时的赵国边邑蔺,就在今我县孟门镇。汉武帝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候,东汉末年废,治所亦在今孟门。此后从周大象元年(579)臵定胡郡(县)(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宝庆二年[1226],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废孟门县达700余年间,孟门又历为郡治、县治驻地。6、隰城遗址,经考古学家考证,其址座落在杨家坪村北约500米处的大金鹏梁。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目前已遭严重破坏。7、战国烽火台,位于孟门南刘家圪达村。系古代传播警报的设施。8、火塘寨遗址,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座落在县城东部10公里许的三川河北岸福寿村西北顶峰。9、锄沟镇三座浮桥九座楼胜景,唐代开始商业繁荣,

为适应商业要求始建。10、青龙城,始建于明代。11、陈家湾村宋代彩绘砖雕墓,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12、柳林汉代画像石,形成于汉画走向成熟的东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为晋西民间剪纸、皮影的艺术特色,有“剪影石画”之美称。在内容上,它突破了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着重刻画当时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情况,因而是一部两汉时期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13、西周玉戚,薛村乡境内八盘山出土。综上所说,我县历史发展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作为古代晋秦的主要交通通道,无论其历史考古价值,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都是我县宝贵的、灿烂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我县传承五千年文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宝贵资源。

(八)名寺古刹

1、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 --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孟门镇南山腰。曾为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两省即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据清光绪7年版《永宁州志…寺庙》条记载:“南山寺在州治(今离石市)西南百二十里,唐贞观中敕建,金大定中敕赐灵泉寺额。”唐贞观13年(公元640)、太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