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6:0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 球 五 环 敦 行 厚 德 和 谐 共 进

八年级语文第 课(章)第2节(单元)第1课时 主备:张 勇 授课时间:2018年 9 月30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具 课件 板书 设计 一、新课导入 预习 热身 智慧 碰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都会消亡。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小少年吧!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一)活动指导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 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视材料。 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 4.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 5.同学们研读、讨论。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教学过程 组 织 教 学 二次备课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课型 综合·探索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重点 难点 领悟“信”的内涵。 领悟“信”的内涵。 做 “三 气” 教 育 育 “敦 厚” 学 子

一 球 五 环 敦 行 厚 德 和 谐 共 进

自主 展示 拓展 延伸 盘点 收获 意义。 (二)活动示例 示例一: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诚信为人之本。——鲁 迅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 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 臾 示例二:成语典故 言而有信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车辕於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文:吴起担任魏武侯时的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不除掉小哨亭,则会对魏国的种田人构成很大危害;要除掉小哨亭,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外,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示例三:名人逸事 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做 “三 气” 教 育 育 “敦 厚” 学 子

一 球 五 环 敦 行 厚 德 和 谐 共 进

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示例四:说说“信”的含义、意义 同学甲:我来说说我国古代书籍中出现的“信”的含义: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方有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 同学乙:我认为的“信”的意义是:“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 布置作业: 作业 预习内容: 教后感 注:1、格式及排版要求:字体(楷体-GB2312);字号(小五,标题加粗);缩进(首行);行间距(固定值22磅)。2、模板格式已固定,不得随意修改,只能在表格内填写或增加内容。

做 “三 气” 教 育 育 “敦 厚” 学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