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0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裂缝性低渗、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作者:鲍榴花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低渗、超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以某区块为例, 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合理注采比的问题和特低渗透油田能否进行加密调整,效益和效果如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取得了初步的认识和结论,预计对改善该油田开发效果和对今后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裂缝;低渗;裂缝特征

随着国内外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配套技术。但一般低渗透油田常规的注水开发技术应用于特(超)低渗透油田时出现了不适应性,注水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如注水压力上升,套损严重;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压力水平低;目前井网条件下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制约和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好特(超)低渗透油田,研究探索该类油田开发(采)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裂缝性低渗、超低渗透油藏的概念及其特征

裂缝按其成因可分为天然裂缝、人工诱导裂缝两大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其中,储集层天然裂缝按照成因又可以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如成岩裂缝等)两大类。然而,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中,通常按照区域裂缝和局部构造裂缝来分类更有实际应用意义。 2 研究方案

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好特(超)低渗透油田,研究探索该类油田开发(采)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某地区第一个投入开发的特(超)渗透油田为试验和研究对象,从油藏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人手,在研究了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其与古应力场、现今应力场的关系基础上,依据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理论,采取室内实验研究、矿场试验推广等手段,研究探讨了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和方法,文中重点对裂缝性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合理注采比的问题和特低渗透油田能否进行加密调整,效益和效果如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取得了初步的认识和结论,预计对改善该油田开发效果和对今后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低渗、超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的一般识别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规模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裂缝性储集层及储层裂缝的各种研究方法、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比如地震预测方法、测井方法等,又比如神经网络、有限元、模糊聚类、灰色评判、分形分维等。但后者都是建立在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或测井资料基础上的一种资料的解释和处理技术。 3.1 地震法识别裂缝

地震方法也称为地震勘探,是通过记录人工制造的地震波(弹性波)来研究地质情况的勘探方法。由于地震资料的区域性,以及应用记录到的地震波曲线可以形成地震剖面,进而获得地下地质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石油工作者对用地震方法检测裂缝一直寄予厚望。尤其自1986年以来,地震资料检测地下原始裂缝技术进展较快,产生了多种裂缝预测、识别方法。主要体现在以方面:①纵波检测方法;②横波检测方法;③转换波检测方法;④多方位VSP检测方法;⑤多波勘探和裂缝检测;⑥非线性方法与断裂带的识别。 3.2 利用测井和试井方法识别裂缝

与常规测井相比,成像测井用于识别裂缝虽然更直观,但其成本却相对高得多,而且资料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现在,双侧向测井、声波全波列测井、密度测井、地层倾角测井以及电磁波测井等各种常规测井资料仍然被大量应用于裂缝的识别、预测以及裂缝性地层的定量化研究中,围绕这些常规测井资料的研究也仍然十分活跃。 4 以某区块为例,区域裂缝建模研究

利用野外地质露头、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和基质地质模型,进行裂缝分析,建立裂缝网络模型。根据研究区以及邻区的成像测井、岩心古地磁定向以及裂缝的动态判识,研究区裂缝方位可分为三组:①北东东向:约75°;②近东西向:约85°;③北西向:约100°。 在Petrel软件中,以侏罗纪末长4+52层顶古构造曲率作为井间约束,开展裂缝分组模拟。北东东向天然裂缝,在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且在研究区广泛分布。近东西向天然裂缝,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目前井网在该区适应性较差,已导致多口左侧单元的侧向边井暴性水淹。 5 小结

①本文识给出低渗、超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埋藏深、储层渗透性差、地层能量不足等一般特征。

②裂缝识别的一般方法主要有:地质方法识别裂缝、地震方法识别裂缝、测井和试井方法识别裂缝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③以某区块为例,利用地质建模方法展示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的发育及展布方向。低渗、超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盆地或主要的油气田,占据我国石油工业的主导地位,低渗、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就目前看这类油田储量动用程度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十分差。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经济有效地开发好这类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永旺.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对油田后期开发影响[J].内江科技,2006(4). [2]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3]程先锋.云南东部地热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4]袁建飞.广东沿海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