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8:21: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解放初,巨额的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囤积居奇。投

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融开始,于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连续掀起4次大规模涨价风潮,上海的物价从1949年5月到1950年2月,上涨了一二十倍。

物价上涨,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解放后不久,各地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都颁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禁止以金银计价,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兑。同时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但社会上的投机商人对此置若罔闻,公然蔑视政府法令,狂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金银投机活动有增无减。从1949年5月27日至6月初短短的13天中,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元价格上涨了1.9倍,市场物价也随之上涨了2.7倍。极为猖獗的金银投机活动严重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造成了市场物价急剧上涨。严重影响市场物价,影响人民币的地位。

新生的人民政府首先以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集中大量银元拿到黑市上抛售,先把价格压低,再宣布禁止流通。6月5日,人民政府曾向上海市集中抛出

银元10万枚,但立即被吞没,银元价格仍继续上涨。人民政府一再向金银投机者发出劝告,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各地人民政府在中央的统一布置下,采取了断然措施。于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 武汉市人民政府也逮捕了银元投机分子200余人,查封了两个专门从事金融投机的大钱庄。广州市人民政府取缔了从事投机的地下钱庄87家和捣乱金融市场的“剃刀门媚”(即街头兑换店)377家。这就是解放初期有名的“银元之战”。

此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他们认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政治力量取胜的。他们又将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一日3涨。上海从6月21日到7月21日,米价上涨3倍,纱价上涨3.8倍,布价上涨3.5倍。这时国民党的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再打“米棉之战”。人民政府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调运

和集中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选择适当时机,集中抛售,给投机商人以毁灭性打击。 从1949年11月15日至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同时加紧华中棉花东运,把陇海沿线积压的棉纱运至西安。此间,天津先后从东北调运粮食6000万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之后,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26日,市场物价立即下降。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跌30%至40%。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的阴谋破产。他们竞相抛售存货,但市场已经饱和,越抛,物价越跌。结果,不仅所囤积的货物亏本,而且还要付出很高的利息,许多投机商因亏损过多,不得不宣布破产,许多私人钱庄因借给投机商人的款项无法收回,亦宣告倒闭。这就是解放初期著名的“米棉之战”。从此,投机商人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