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马哲题库第一章论述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0:3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如何对待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其哲学依据是什么?

首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握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重要地是要找准他们中间不合适宜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 其次,要坚持扬弃。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学习、不继承、甚至隔离的态度。 其三,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优长,从东西方文化最容易结合的地方,进行吸收和融合,保证东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相互削弱、相互敌视的局面发生。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否定观。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这对于唯物主义以至整个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怎样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 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5.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4. 试述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物都是与周围其它事物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方法论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事物、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站在新事物的立场上,积极地促成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5. 什么是矛盾?说明矛盾统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6. 在实际过程中 为什么对立中把握同一 统一中把握对立

所谓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就是善于在统一物中看到对立的因素、部分、方面和趋势,弄清它们是怎样对立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立的性质和程度如何,以便采取恰当的斗争形式。有的同志不注意发现潜在的对立和斗争,一旦发生问题就感到很突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工作陷于被动,从方法论上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同一性绝对化,不善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所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就是要善于在对立面中看到统一的因素、部分和趋势,弄清它们是怎样统一的,在什么条件下互相转化,以便创造条件保持统一或促使转化。例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的斗争也是长期的,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仍然存在着同一的因素,存在着可以互相吸取、互相借鉴的东西。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吸取和借鉴。善于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中把握统一,这也是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论根据之一。

7. 试述矛盾统一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说明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

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8. 如何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多样性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循着质量互变规律。 (二)质变、量变的多样性。 1、量变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事物构成因素的数量增减,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第二、结构的变更,即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不同,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爆发式飞跃

指质变具有激烈的外部冲突形式,新旧力量互不相让,只有用激烈的冲突、你死我活的方式解决矛盾。 第二、非爆发式飞跃

是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式。由于对立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可能通过和平方式使矛盾得到解决。 3、量变质变的互相渗透

第一、量变部分包含着质变。

一事物在未发生质变前总的说处于量变过程,但由于事物矛盾发展不平衡,有些部分和局部已经发生了质变。 另一种是阶段性部分质变。一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过程,其不同阶段有一定的质的区别。 第二、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质变是渐进性中断,但也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一定的数量界限,就引起质变。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这样,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交替,就构成了事物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原来量变的结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

物发展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为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把握质量互变原理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事物的质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又要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经过艰苦的工作,让事物的量充分展开,为质变做好准备。

9. 如何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10. 试述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