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8杨修之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8:0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4、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5、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第一学习时间 自主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和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二、知识链接

背景介绍:《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 整体感知

《杨修之死》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为了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性格,也揭示出曹操复杂的性格:既十分阴险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Ⅱ.预习自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庖官( ) 恃才放旷( ) 麾军( ) 夏侯惇( ) 谮害( )

绰刀( ) 佯装( ) 伺机( ) 食讫( ) 2. 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 适庖官进鸡汤 ② 数犯曹操之忌 ③ 人皆不晓其意 ④ 丕如其言

⑤ 植然其言 ⑥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Ⅲ.我的疑问

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习时间 新知探究案

☆探究点 提炼概括 二、细部探微

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写曹丕要请吴质入府密谈时,非常谨慎“乃用大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而杨修得知这个秘密后“迳来告操”请你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杨修建议工匠门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8、试探两个儿子的才干,曹操出了怎样的“一题”?由此可见曹操有着怎样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