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40: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型:简答、选择 分值分布:2-7分

重要程度: ★ ★ 知识提要

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 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 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

第一节 德育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制约德育目标

制约德育内容——更新和扩展

德育形式规模和结构(经费、物质条件、人口、时间) 德育方法

二、德育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影响 (一)对社会生产的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影响作用 (五)环境和人类安全

(六)生产出新的思想道德

第二节 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 制约德育的阶级性质

制约德育的支配权利(政策、经济、文化) 制约德育的目标

制约德育的内容(内容的选择性) 制约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

二、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一)培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 (二)培养社会政治领导人才

(三)传播社会制度观念和制造社会舆论

第三节 德育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一、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 (一)哲学——制约根本观点和方法 (二)政治思想——制约目标和实施内容 (三)社会意识——制约德育内容(最直接) (四)社会意识关系——制约实施的精神文化环境 二、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一)传递社会意识(首要作用) (二)优化和升华社会意识 (三)创造和发展社会意识

第四节 德育的相对独立和继承性

了解

第六章 德育的目标和德育内容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简答、选择 分值分布:3-8分

重要程度: ★ ★

第一节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

一、德育目标概述 (一)概念——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预期结果的标准 作用——指导、选择、协调、激励 (二)形式主观性、内容客观性、实践性 (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 二、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一)依据社会需要

社会生活和实践——一般要求

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特定内容和阶级性质 经济、社会结构和教育制度——具体目标 精神文化——重要影响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 6 页 共 19 页

(二)依据对象的需要和可能 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水平和需要

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具体依据 (三)依据教育目的及理论

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一)目标演变 1952年

(二)新时期中小学一般目标及其组成部分 1.道德法纪和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2.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打基础。 3.为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基。

4.初步品德认识、实践和修养能力。 5.健康品德心理品质。

(三)新时期目标的具体规定性 两个大纲和时间 1993、1995

第二节 德育内容

一、德育内容的 定义

形成品德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一)根本制约因素

社会生活条件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对象品德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直接制约因素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民主和法制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教育

从德育的内容结构去理解和认识

第三节 基本内容的安排

一、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原则 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道德教育为主、各项内容全面安排 系统连贯性 二、序列化安排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 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模式 结构迁移说

阶段连续说——直线式

螺旋循环说——我国的主要模式 三、 阶段德育的重点

第七章 德育过程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简答、论述、选择 分值分布:4-12分

重要程度: ★ ★ ★ 知识提要

第一节 德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第三节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 7 页 共 19 页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受教者个体品德的过程。

二、学校德育过程的概念

学校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施教传道和学生受教修道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

德育内容、方法——手段和中介物

德育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相互统一的矛盾统一体?119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 主要关系:

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 施教传道——传道、调控、解惑 受教修德——受道、调控、修养 主要矛盾:

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 实质:社会性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矛盾的次要方面: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德育过程的特殊本质:p123

思想道德个体化、个性化和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社会化

第三节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一、品德形成的阶段—知、情、意、行 品德认识——

确定人对事物态度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品德情感——高级情感(情操)

品德意志——采取决定和执行行动两个阶段

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控制力 品德行为——

自动化的品德行为就是品德行为习惯 ,它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品德行为特征: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 品德形式四要素的关系 1.一般顺序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内部联系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是德育过程的真正开始和起点 二、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基础 遗传论、环境论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活动交往中表现并受到检验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交往活动 三、学生品德是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的—动力

第八章 德育原则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材料案例、论述、简答、选择 分值分布:5-18分

重要程度: ★ ★ ★ ★ ★

第一节 德育原则概述

一、德育原则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德育原则和规律、科学规律的联系区别 规律——科学规律——原则

科学规律决定原则,原则间接反映规律

第二节 德育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含义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 8 页 共 19 页

第一节 德育过程概述

(二)提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要求 (三)贯彻要求——实践指导意义

1.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2.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结合 3.学习与理想联系起来 二、知行统一原则 (一)含义 (二)依据提出

理论是指导、实践是基础 (三)贯彻要求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中心环节是搞好显性的德育课程性质的教学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三、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学生的发展特点、德育的根本目标 (三)贯彻要求

1.正面说理、说通引导、启发自觉。 2.树立典型

3.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4.建立必要规章制度 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贯彻要求

1.一分为二看学生

2.引导学生发扬有点、克服缺点 3.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五、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 尊重热要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 (三)贯彻要求

1.尊重信任学生

2.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 3.对学生严格要求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集体是德育的主体 个体有差异,因材施教 (三)贯彻要求

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2.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 七、因材施教原则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个别差异 (三)贯彻要求

1.针对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 2.从学生思想特点出发 3.学生个性特点

4.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

八、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影响人发展因素及其不同作用 (三)贯彻要求

1.学校内部德育影响要一致 2.学校和家庭要一致 3.学校和社会要一致 4.计划性和连贯性

5.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 9 页 共 19 页

九.品德教育自我品德教育结合 (一)含义 (二)提出依据

德育和品德形成的关系 (三)贯彻要求

1.教育者主导 2.学生主体

3.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结合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选择、论述 、简答、材料案例 分值分布:4-12分

重要程度: ★ ★ ★

第九章 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过程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和。 ( 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

制约因素——外在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哲学世界观和德育原则 ——直接制约因素 1.德育目标和内容

2.学生实际——年龄和个性 3.原理原则

相关的知识: 决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决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常用方法:p153

说理法、感染法、训练法、评价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

第二节 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法

一、语言说理法

含义——说理法,提高认识为主

讲解报告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 (一)讲解报告法 含义

体现——课程教学、报告和讲座 优点

运用要求:1.内容系统科学和针对性 2.内容深度和广度要合适 3.感染性 (二)谈话法

含义——师生交谈、学生明白道理

体现—启发式、批评式、总结式等 优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方便灵活 运用要求:1.教师充分准备 2.营造良好气氛

3.强调启发性和情感交流

(三)讨论法

含义 优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品德能力 运用要求:1.教师做好组织 2.主题要有针对性 3.做好引导和总结

(四)阅读指导法

含义 优点——自我阅读、自我品德教育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拓展认知 运用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 2.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 10 页 共 19 页

第一节 德育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