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套试题分类汇编《简单机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2:5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的 来实现;

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 的长短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

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19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实验结论】

如图20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拓展应用】如图21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 点,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21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 N 【答案】:【提出问题】力 力臂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右 方便直接测出力臂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拓展应用】费力 C 48左右

评分意见:共8分,每空1分,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23.(4分)(2015?南充)如图是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细线,数量足够且每个重力均为1N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较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2 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1 N;若弹簧测力计仍在C点,改变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如图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大于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N.

40、(2015?北京)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写出实验步骤;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

(2)

20.(2015?岳阳)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钩码重钩码上升 距离/cm 弹簧测力计 示数/N 弹簧测力计 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数 /N 1 2 10 30 % 2 4 10 30 3 6 10 30 %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漏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是由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高”或“低”)。

(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 (只填序号)

B. % C. %

(1)% (2) (3)高 (4)C

31.(8分)(2015?盘锦)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 物重 动滑轮重 钩码上升的 动力 动力作用点移滑轮组的机 次数 G物/N G动/N

高度h/m

F/N

动的距离s/m

械效率η/%

1 1

2 2

3 4

2

4 4 1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 竖直 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3)由表中第 1、2、3 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 动滑轮重 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J.

26、(2015?烟台)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乙是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丙是“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图 (

(1)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2)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

(3)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请你完成表中①②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木块所斜面倾受重力斜程度 G/N 度h/m 力F/N L/m 有/J 总/J 率η 斜面高沿面拉斜面长有用功W总功W机械效较缓 5 1 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