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9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5 4:2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西省修水市琴海学校2013-2014学年上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语基(18分)

1、下面注音没有错误的是( )

A、栖(qī)息 间(jiàn)断 胚(pī)胎 狭隘(ài) B、星宿(xiù) 根茬(chá) 妊娠(shēn) 蛊(gǔ)惑 C、掺和(huo) 拌(bàn)和 着(zhaó)力 墙垣(yuán) D、疱(pào)疹 镌(juān)刻 脖颈(gěng) 晕(yūn)车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喟然长叹 举一反三 暴虎冯河 祸起萧墙 B.屏气凝神 发愤忘食 箪食瓢饮 循循善诱 C.郢书燕说 礼崩乐坏 蜚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 耰而不辍 曲肱而枕 杀身成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之一,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一些分析师认为,出动“死神”无人机虽能发挥预警和保护过往船只,但治标难治本,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根本还在其国内。

D.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这些部门的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说到底,孔子不过是这一轮“文化热”的一个标签或符号罢了。 , 。 , 。 。 ,其在文化传播的同时不免存在割裂、扭曲之嫌。 ①而且,这样的“热”更大意义在于眼球率

②甚至包括眼下同样大热的曹操,也一样被标签化、符号化了 ③这样的文化标签或曰文化符号其实很多,老子、庄子等等都是 ④可能有更多社会心理、文化认同上的考量而已 ⑤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孔子

⑥类似“孔子热”这样的文化喧嚣往往止于呼号,缺乏相应的制度、文化、理念上的建设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④①⑥③② D.③②⑤⑥④①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攻下徐州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曹操派人劝降, 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 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曹操只应允了前两条。(《三国

演义》)

B、贾惜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孤僻的性格,后入庵为尼。(《红楼梦》) C、堂吉诃德沉迷于其骑士小说,并信以为真,成天想着小说中那些荒诞的故事。(《堂吉诃德》)

D、故事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副主教摔下钟塔,未能葬在圣地;伽西莫多从圣母院失踪;埃及姑娘被绞死;甘果瓦救出小山羊,在对诸多疯癫学问发生兴趣后,又回来搞他的悲剧。(《巴黎圣母院》)

二、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8.“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三、文言文阅读(9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

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注: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⑤:官名。③羖:公羊。④累绁:用绳索捆绑。⑥粥:卖。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

去:到达 辟:偏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