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伊春气力除灰系统设备技术协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21:35: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能伊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2×350MW)

新建工程

气力除灰系统设备

技术协议

招标编号: HNYC-E-2012-041

买 方: 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 卖 方: 南京路非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方: 东北电力设计院

2013-01-09

华能伊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2×350MW) 新建工程飞灰输送系统及其附属设备 技术协议

第一章 气力除灰系统设备技术协议

1 总则

本技术协议仅适用于华能伊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2×350MW) 新建工程飞灰输送系统及其附属设备,它提出了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最低技术要求。

1.1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详细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要求的优质产品及相应服务。 1.2 卖方如对本技术协议有偏差(无论多少或微小)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差异表”中。如卖方未对本技术协议提出书面异议,买方则可认为卖方提供的产品完全满足本技术协议的要求。

1.3 如卖方有除本技术协议以外的其它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应在本技术协议后附说明。 1.4 本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若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技术协议经招、投标双方共同确认和签字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定货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1.6 卖方对飞灰输送系统及其附属设备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在合同签定后,买方有权因规范、标准、规程发生变化而提出一些补充要求,具体内容双方共同商定。 1.7 卖方配套电动机应满足下列总的要求:

功率等级 电压等级 绝缘等级 温升等级 型式 200kW及以上 6kV 全封闭,外壳防护等AC 级:IP54(室内);200kW以下 0.38kV Class F Class B IP65(室外) DC 动 力 0.22kV 控 制 0.11kV 1.8 本工程采用KKS标识系统。卖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和设备标识有KKS编码。具体标识要求由东北电力设计院提出,在设计联络会上讨论确定。 项目

2 工程概况 2.1自然条件

伊春河流域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厂址位于伊春河右岸。厂址西侧、北侧两面临伊春河。 工程选址阶段气象数据采用伊春气象站1955年~2007年累年气象统计资料,如下: 平均气温 0.9℃

极端最高气温 36.3℃(1982年7月8日) 极端最低气温 -43.1 ℃(1970年1月3日) 平均气压 985.2hPa 平均风速 2.1m/s 平均降水量 650mm

最大一次降水量 133.1mm(历时1天, 1990年8月13日) 最大年降水量 995.5mm(1985年) 最小年降雨量 489.2mm(1986年) 平均年蒸发量 674.4mm 无霜期 87d 平均结冰日数 197.3d 平均结冰日期 9月24日 平均终冰日期 5月10日 最大冻土深度 234 cm 最大积雪深度 34 cm

第 1 页 共 39页

华能伊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2×350MW) 新建工程飞灰输送系统及其附属设备 技术协议

根据伊春气象站1971年~2007年风向频率资料,统计伊春气象站的累年夏季、冬季、全年的风向频率: 全年主导风向 W 夏季主导风向 E、SE 冬季主导风向 W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厂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2 燃料 本工程设计煤为鹤岗峻德煤矿洗中煤与扎赉诺尔褐煤按1:1混合。

3 设计和运行条件 3.1 系统概况和相关设备 3.1.1 锅炉规范

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不带启动循环泵内置式启动系统、锅炉运转层为栅格板大平台、紧身封闭、干式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

锅炉型号:HG-1121/25.4-HM 锅炉主要参数:(暂定) 过热蒸汽:

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额定蒸发量(TRL) 额定蒸汽压力 额定蒸汽温度 再热蒸汽:

蒸汽流量(B-MCR/BRL)

897.848t/h、852.208t/h

4.691/4.504MPa.g

4.446/4.268MPa.g 325.3/569℃ 285.2℃(暂定)

进口/出口蒸汽压力(B-MCR) 进口/出口蒸汽压力(TRL) 进口/出口蒸汽温度(B-MCR) 进口/出口蒸汽温度(TRL) 给水温度(B-MCR) 给水温度(BRL)

3.2煤质分析 3.2.1煤种分析数据

设计煤质、校核煤质及灰分析见下表:

项 目 工业 分析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 空气干燥基水份 收到基碳 收到基氢 收到基氧 收到基氮 收到基全硫 收到全水份 收到基灰份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可磨性系数 符 号 Vdaf Mad Car Har Oar Nar Sit,ar Mt Aar Qnet.ar HGI 单 位 % % % % % % % % % MJ/kg / 设计煤 混煤 42.38 3.5 42.13 2.77 8.3 0.36 0.16 16.7 29.58 15.9 70 校核煤-1 洗中煤 38.56 0.96 42.02 2.69 6 0.39 0.22 8.2 40.48 16 67 校核煤-2 褐煤 42.42 12.08 44.82 2.68 10.26 0.52 0.13 31.75 9.84 16.31 67

1121.2t/h 1067.8t/h 25.4MPa.g 571℃

320.0/569℃ 281.7℃(暂定)

元 素 分 析 第 2 页 共 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