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9:2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5小题。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6小题。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5、课外作业。
请学生完成教材P31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你想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例2
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平移。 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例3
当物体或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特征: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剪一剪
教学内容:教材P32页例4和练习七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7小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8小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例4。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1、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题、观察后交流。看图可知: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并排排列的手拉手的4个小人。 2、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索后汇报交流。 (1)、先剪出1个小人。怎样剪呢?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也就是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注意: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则这个小人是断开的。 (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否则剪出来的就会出现两个半人的小人;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来的小人就不能连到一起。 (3)、最后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三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4个小人。
3、尝试剪一剪,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同学的汇报,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4、汇报交流经验。
同学们,你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的过程中,你们从剪1个小人→2个小人→4个小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化繁为简。那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对!剪出的连续小人应注意:对折;从闭口处画起;连接处不能剪断。 5、教师评价后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解决了剪出手拉手并排排列的小人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小人平移就是下一个小人;然后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反复对折好的纸上沿折痕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沿虚线剪开,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0小题。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案。 (1)、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
(2)、各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1小题。
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1)、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折一折、剪一剪。 (2)、学生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9小题。
用学具卡片中的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积,比比谁的积大。
学生弄懂题意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跟学生一起玩转盘游戏。再让学生在课后制作转盘并玩一玩。想一想:如果两次转出的数的积大的那个同学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第四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2~14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熟练画出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能准确地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地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请大家一起回忆回忆。学生交流。 二、复习梳理、板书本单元的知识。 1、复习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1)、复习对称现象。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复习轴对称图形。
①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判断轴对称图形要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判断。 ③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3小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1)、复习平移。
①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平移。 ②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2)、复习旋转。
①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②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4小题。
下面哪一幅图是由(1)平移得到的?在序号上画“√”。
①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完成。②学生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3、复习解决问题。
(1)、剪出连续图形的方法: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反复对折好的纸上沿折痕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燕虚线剪开,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2)、剪出的连续图形应注意:对折;从闭口处画起;连接处不能剪断。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吗?
①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动手试着剪一剪,可以在小组内先交流想法再操作。 ②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③学生再次动手独立剪一剪。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四、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