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20: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复习总结
焊接工艺要点:
尽量降低熔合比,减少焊缝金属被稀释。为此应减小焊条或焊丝直径,采用大坡口、小电流、快速多层焊等工艺。
自回火:M转变点较高的低碳合金钢,在淬火的过程中,先形成低碳M,由于形成温度较高,在其它M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因工件自身的温度而得到回火,并消除应力,从而不需要专门的回火工序,这种现象称为“自回火”
调质处理: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断裂韧度KIC:反应含裂纹的构件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当应力或裂纹尺寸增大到某临界值时,裂纹尖端一定区域内应力超出材料断裂强度,从而导致裂纹失稳扩展,材料断裂。该临界值即称为断裂韧度KIC。 等强匹配:焊接接头的强度等级与母材的强度等级在同一数量上称为等强匹配。即焊缝的屈服强度与母材的屈服强度相当。
淬透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用规定条件下试样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征。
不锈钢:是指能耐空气、水、酸、碱、盐及其溶液和其他腐蚀介质腐蚀的,具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的总称
耐热钢:包括抗氧化钢和热强钢。抗氧化钢指在高温下具有抗氧化性能的钢,对高温强度要求不高。 热强钢:指在高温下即具有抗氧化能力,又要具有高温强度。
热强性:指在高温下长时工作时对断裂的抗力(持久强度),或在高温下长时工作时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蠕变抗力)。 部分概念:
1.铬当量:在不锈钢成分与组织间关系的图中各形成铁素体的元素,按其作用的程度折算成Cr元素(以Cr的作用系数为1)的总和,即称为Cr当量。
2.镍当量:不锈钢成分与组织间关系的图中各形成奥氏体的元素按其作用的程度,折算成Ni元素(以Ni的作用系数为1)的总和,即称为Ni当量。
3. 4750 C脆化: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在400~540度范围内长期加热会出现这种脆性,由于其最敏感的温度在475度附近,故称475度脆性,此时钢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明显下降。
4.凝固模式: 凝固模式首先指以何种初生相(γ或δ)开始结晶进行凝固过程,其次是指以何种相完成凝固过程。四种凝固模式:以δ相完成凝固过程,凝固模式以F表示;初生相为δ,然后依次发生包晶反应和共晶反应,凝固模式以FA表示;初生相为γ,然后依次发生包晶反应和共晶反应,凝固模式以AF表示;初生相为γ,直到凝固结束不再发生变化,用A表示凝固模式。
5.应力腐蚀裂纹: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在低于材料屈服点和微弱的腐蚀介质中发生的开裂形式。 6. σ相脆化: σ相是一种脆硬而无磁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具有变成分和复杂的晶体结构。
25-20钢焊缝在800~875℃加热时,γ向σ转变非常激烈。在稳定的奥氏体钢焊缝中,可提高奥氏体化元素镍和氮,克服σ脆化。
7、晶间腐蚀:在晶粒边界附近发生的有选择性的腐蚀现象。
8、贫铬机理:过饱和固溶的碳向晶粒边界扩散。与边界附近的铬形成铬的碳化物CR23C16或(Fe、Cr) C6并在晶界析出,由于碳比铬扩散的快的多,铬来不及从晶内补充到晶界附近,以至于邻近晶界的晶粒周边
13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复习总结
层Cr的质量分数低于12%,即所谓“贫铬”现象
焊缝稀释:焊接过程中,母材金属熔化,熔入焊缝后使其合金元素比例发生改变,若焊缝中合金元素的比例减小则称为“焊缝稀释”;若比例增加,则称为“焊缝合金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