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9:0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编者选题表
考点 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化 角度 欧洲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提高 亚太经合组织深入发展面临的困难 全球化推动世界整体性进步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综合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洛阳调研)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题号 1 2 3 4 5 6 7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C.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解析:C 根据图一英国国旗、图二希腊危机,可判断指代欧洲,图一,英国的脱欧、图二,拯救希腊债务危机,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严峻挑战,故答案为C项。
2.(2017·云南昆明月考)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欧洲 39个 南、北美洲 40个 亚洲 6个 非洲 8个 大洋洲 1个 跨地区 7个 A.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C 根据材料,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不能体现“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
阻挡”,且政治全球化表述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合作程度,故B错误;根据表中数量欧洲39个,南、北美洲40个,得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利弊并存,故D错误。
3.亚太经合组织2010年11月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了亚太自由贸易区( ) A.面临地区多样性所带来的窘局 B.需要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 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 D.终将迈向经济一体化
解析:A 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形式上可以朝自由贸易区发展,但是实质上面临着各国国情不同进而可能影响真正融合的困境,故答案为A项。
4.(2017·广东湛江调研)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 A.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B.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解析:D 从材料数据来看,不仅最富裕国家人均收入增长,而且最穷困国家人均收入也在增长,且增长比例超过前者,且在人口增加了15亿的情况下,绝对贫困总数仍减少2亿,能够看出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相悖,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均排除。
5.(2017·湖北荆州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这反映出( )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解析:C 材料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但不能直接得出货币区域化,故A项错误;通过这些现象,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但没有体现其终结,故B项错误;不同地区的不同货币主导是货币多元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不同区域的货币主导不同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D项错误。
2
6.1958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多次协商;1970年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划;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问题。这主要反映( ) A.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 B.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C.全球化加速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B 题意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联合国为平台,各国合作对环境问题所做的共同努力,而并非A项描述的长期规划,故A项错误,B项正确;全球化加速了国与国之间的有关环境问题交流和合作,故C项错误;联合国的职能之一即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材料中的内容符合联合国的职能,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河北沧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定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
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