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7:33: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位、高档次的主体旅游产品,也没有对旅游资源和景点进行组合,形成系列配套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组织不够, 随意性强。

3.2.5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潍坊市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旅行社宾馆景区景点中专业人才比例较低,个别售票员、服务员态度不好,导游队伍鱼龙混杂,商贩卫生意识较差,当地居民素质有待提高,酒店宾馆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车辆车次较差等。各类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

3.2.6 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潍坊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够完善,特别是保护区内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接待水平较低。

3.2.7 旅游区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潍坊市各生态旅游区管理中存在旅游资源区域归属问题;职能单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问题;多重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等。部分地区还存在决策随意化和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无统一管理,造成了景区分割、旅游不便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在区域内较为普遍,是制约潍坊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3.3 机遇分析

3.3.1潍坊市政府的鼓励,政策的支持:2012年,山东省潍坊市财政局、市旅游局联合发布《2012年度潍坊市旅游奖励办法》,助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潍坊旅游业发展,充分调动外地组团社和地接旅行社共同宣传推介潍坊市旅游的积极性、鼓励外地旅行社

为潍坊输送旅游客源,全面拉动旅游消费,激活旅游市场,努力把潍坊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潍坊市财政局、市旅游局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借鉴外地成熟做法并结合潍坊市实际,制定《2012年度潍坊市旅游奖励办法》。2013年潍坊市旅游局编制了《潍坊市重点旅游项目导向计划》,计划显示2013年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110多个,总投资已过1000亿,争取2013年完成项目投资150亿。同时,储备一批重点拟建旅游项目。围绕“一山、一谷、一镇、一湾、一州”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将2013年确立为全市旅游系统“旅游创新突破年”,将全面打响潍坊城市品牌,推动全市旅游业大突破、大发展。2013年,潍坊市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年共完成投资150.2亿元,安丘齐鲁酒地一期、青州弥河文化旅游区、寿光洰淀湖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临朐沂山联合临沂蒙山打造“沂蒙山”旅游品牌,成功创建沂蒙山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州云门山、安丘青云国际、寿光弥河生态、滨海欢乐海、诸城恐龙文化、昌乐寿阳山等6家单位先后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要素持续提升,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90处,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在2013年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之前举办“千家旅行社潍坊行”活动;采取“走出去”方式,定点开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沪、东北三省以及日、韩、港澳台等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编印《潍坊旅游指南》、《潍坊“三个三十”》、《潍坊旅游精品线路》及《这一片山水》等宣传品,在星级饭店、星级餐馆和机场、车站等重点公共区域摆放,全面宣传

潍坊旅游资源。2013年在省旅游局的支持下,重点指导沂山与临沂蒙山联合,加快起草创建报告;作为全市“旅游创新突破年”争取实现十个方面的创新突破。其中,5A级旅游景区创建要实现新的突破。2013年上半年指导沂山编制创建方案、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2013年力争完成第一阶段评审,并争取2014年完成全部创建任务,实现5A级旅游区创建的新突破。

3.3.2 生态旅游发展浪潮: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旅游者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对回归自然、享受美景和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内涵丰富的生态旅游因此应运而生。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市场需求变绿(即越来越注重旅游环境质量),这为生态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强大推力,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5]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人们回归大自然、 放松身心的愿望愈加强烈。既享受自然, 又强调回报自然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为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机遇。

3.3.3 经济环境稳定增长: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有所增多、旅游需求日趋提高;潍坊市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GDP)44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10.9%、10.6%、10.6%、10.6%,呈现平稳发展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297.4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2063.2亿元,增长11.7%;第三

产业增加值1690.2亿元,增长11.4%。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6%、61.17%和35.87%,分别拉动GDP增长0.3、6.5和3.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7943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7864美元),比上年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9.73∶53.99∶36.28调整为9.8∶51.97∶38.23,三产比重提高1.9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稳定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3.4 挑战分析

3.4.1 周边城市的竞争:潍坊市生态旅游特色不够明显,吸引力不足。在潍坊市周边,有济南、泰安、曲阜的山水圣人旅游区,有青岛、威海、烟台的滨海旅游区,有淄博的齐文化旅游区,也有东营的黄河口旅游区,还有菏泽的牡丹旅游区,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使得潍坊的竞争力不强,游客选择预期排名稍后。潍坊市周围的众多著名旅游资源使本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3.4.2 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表现了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这就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 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8]。潍坊市生态旅游不能仅停留在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应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一些大型娱乐项目,满足游客购、娱的需要,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不断创新,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娱乐项目,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3.4.3 生态环境破坏压力:生态旅游开发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由于生态旅游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经营者的利益导向、开发者的盲目开发、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了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假日旅游高峰带来大量的客流,客流的增加意味着交通运输设备的增加,由此带来的大量废气排放,给景区和景区所在地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客人在承载力有限的景区游玩娱乐,大量地消耗区内的能源和水资源,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旅游垃圾和污水,并伴随着噪音的大量释放,对区内的土地、水流、森林和其他资源都造成了超常的损耗,影响了当地动植物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

3.4.4 旅游业发展自身的挑战:潍坊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缺乏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建设滞后,生态旅游人才匮乏,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等问题,削弱了其旅游整体竞争力。而且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例如,随着生态旅游过程中未知负面影响的出现,人们对生态旅游实践越来越持怀疑或批判态度[ 11],或者由于生态旅游的不成熟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其中;其他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等等。

4.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4.1 明确生态旅游主题,提高吸引力:潍坊市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大,应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确定生态旅游区的主题,提高吸引力。重点针对潍坊景区“有群山无主峰”的现状,将协调诸城市、坊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