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22: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民法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 B )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D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 B )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 )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C )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C )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ABCD(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DBCE )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1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 )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A.《民法通则》生效前进行的民事活动,于《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 B.《民法通则》公布前发生的民事行为,自《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 C.《民法通则》制定前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通则》公布后起诉的 D.《民法通则》实施后发生的民事关系,现在正在审理的 E.《民法通则》生效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现在当事人又提出申诉的 4.民法的效力包括(ABDC )

A.在时间上的效力 B.在空间上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对物的效力 E.对民事权利的效力

5.民法具有以下性质 ( ABCD )

A.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B.民法为文明法 C.民法为实体法 D.民法为私法 E.民法为国际法 6.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DCEF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ABCDE

解析: 7.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渊源的是(ABCDE )

A.宪法 B.基本法 C.地方性法规 D.司法解释 E.经国家法律认可的习惯

三、简答题 l.简述民法的任务。

答:民法的任务是民法立法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民法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从法律上确认各项民事权利;另一方面规定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2.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功能如何?

答: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2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其效力具体表现在:(1)它是民事立法须遵循的准则;(2)它是解释民法的基准;(3)它是民事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4)它是在没有具体规定时,裁决民事案件的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其评价功能表现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民法的精神实质,正确地评价民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其补充功能表现为: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补充法律的漏洞。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民法,因为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人民的意志。同时我国民法又具有各国民法同有的一些特性。总的来说,我国民法具有以下性质:(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市场经济也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从民法史上说,民法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进行调整.而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法律就是民法。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首先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确认主体;确认主体的权利;确认主体交易的规则。民法正好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和合同制度等,这些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制度。(2)民法为文明法。民法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有了民法规范。任何社会的民法都是与当时社会文明相适应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法是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可以认为.没有民法、也就难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文明。我国民法正是促进和维护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文明法。(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民法规定当事人的行为模式,规范主体的行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只有遵守民法的规定.才受国家的保护;违反民法的规定.则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民法是主体的行为规范。同时,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须依照民法的规定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所以民法规范又是法院裁判案件的裁判规范。(4)民法为实体法。民法规定主体的行为准则,确认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民法为实体法,与主要规定保障实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程序的程序法相区别。(5)民法为私法。私法涉及法律上有平等地位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问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此,民法应属于私法。当然,在民法中不排除存在一些公法的规范。

4.试述民法的效力。

答:民法的效力是指在何时、何地、何人之间的关系应适用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包括在时间上的效力、在空间上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1)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期间内有效,有两条规则:一是法律不溯及既往规则,即法律原则上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法律生效前发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