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3:2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医药方面,不管是用于遗传病监测诊断、病理学情况分析,还是作为药物的一部分促进药物表面溶解,纳米材料都能发挥很大作用。我们可能会疑惑,体积娇小的纳米材料究竟有什么性能?纳米生物监测技术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纳米材料的种类很多,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光、磁、电、热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监测诊断。这些性能可用来产生不同类型的检测信号、放大检测信号的强度以及简化检测过程等。下面介绍3种纳米材料以及其技术原理。
1、半导体量子点
量子点是由II-VI、IV-VI或者III-V族元素组成的半导体纳米晶。这些纳米材料由于量子限域效应显示出与粒径相关的光电性能。当半导体材料的粒径接近或者小于其玻尔激子半径时,其能带成为具有势垒的离散能级,从而限制电子的运动,这种量子限域效应形成了量子点粒径可调性能的基础。当量子点的粒径增加时,其分立能级发生分裂导致禁带宽度变窄,相应的电子空穴对复合后发射出长波长的光子。因此,量子点的发光可以通过其粒径调节,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
此外,量子点还具有宽而连续的吸收谱,该光学性能有利于其应用于体外检测,因为拥有不同发射光谱的量子点可以被单束激光所激发。但对于有机染料来说,具有不同发射谱的有机染料通常需要不同波长的激光器激发。此外,量子点
还具有更窄的发射谱、更好的光稳定性、更高的发光强度等,这些优异的发光性能使得量子点非常适合在生物标记及体外检测方面的应用。
2、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由于其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显示出独特的光、热性能。当金纳米颗粒被光激发后,电场的振荡导致导带的电子(也叫等离激元)同步发生振荡。导带电子的位移在表面上产生了净电荷差或偶极子,这种偶极子与入射光的电场同相振荡,在特定波长下将引起强烈的光吸收。对于粒径小于50 nm的球形金纳米颗粒,蓝、绿光波段的光容易被吸收并传播出红色波段的光,因此粒径小的球形金纳米颗粒溶液通常显示出红色。振荡频率或者吸收波长取决于电子密度、电子的有效质量和电荷分布,这些因素都受到纳米颗粒的粒径、形状和表面化学状态的影响。随着金纳米颗粒粒径的增加,其吸收峰的位置向长波长方向红移,溶液的颜色则变成暗紫色。球形金纳米颗粒只呈现出单一吸收峰,而金纳米棒则呈现出两个吸收峰:一个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对应于横向等离激元;另一个在近红外波长范围,对应于纵向等离激元。颗粒间距也可影响金纳米颗粒的吸收谱。当其小于金纳米颗粒的直径时,溶液的颜色将由红色向紫色或者蓝色变化(图2(b)),取决于其聚集状态,而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导致了吸收峰的红移。金纳米颗粒还可以在光激发的条件下产生热。当入射光的频率和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匹配时,金纳米颗粒将通过非辐射衰减的形式产生热。在这个过程中,激发的热电子在弛豫时将能量转移到晶格上,并伴随着声子-声子相互作用,其中晶格能被耗散到环境中,导致纳米颗粒周围被局部加热。
3、磁性纳米颗粒
目前存在几种常见的磁性纳米颗粒,如氧化钴、氧化镍和氧化铁等。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超顺磁性等,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在宏观尺度下,磁性粒子的电子可以以相反或相同的方式旋转,其中相反的自旋互相抵消,削弱局域磁场。另一方面,纳米尺度上的磁性粒子具有更多只在同一方向旋转的束缚电子,强化了局域磁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小于20 nm时,具有同一方向自旋的电子单畴,而当其粒径大于20 nm时,则具有相反自旋的多个电子畴。因此和顺磁性材料相比,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显示出对外部磁场具有更大的磁化率。和铁磁性材料的保持磁性能相比,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可通过去除外磁场来消磁。由于这些原因,目前已有多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磁性纳米颗粒产品用作磁共振对比剂,还有很多公司在提供磁性纳米颗粒用于细胞分离或者提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
南京东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及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功能微球、体外诊断试剂与仪器等研发与生产。公司拥有一批包括多名创业教授、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的自主研发队伍,同时广泛联合各知名高校院所及医院的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