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0:2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元教学前的一个必要环节。
以“数与代数”中的“计算模块”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单元教材处理为例:
(1)对单元教材例题的解读 小节 教学内容 解 读 “操场的活动”主题图信息太多,容易对学生造成认知干扰,从例1 “9+4” (蝴学生回答的预设来看,该问题的解决允许学生多种算法的存蝶页上) 在。 9加几 例2 9+3 通过拆数凑十,突出“凑十”的思想 9+7 根据计算的需要,在计算进位加法时把“5”凑成“10”也是一种思例3 9+5 路。可以为后续学习的计算简便方法做基础。 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例1 8+5 力。 8、7、6加几 例2 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思路,进一步巩固计算8+4 7+6 6+5 方法。 在强调“凑十法”的基础上发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的规律,例3 8+9 把新知转化成已学的知识。 例题图中的兔子既可以按照黑白颜色来分,也可以按照左右方解决问题 例4 P107兔子位来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图 力和解题策略。 5、4、3、例1 5+7 5+8 2加几 整理和复习 在这类计算中训练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强调利用“交换的规例2 4+8 3+9 律”进行计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式题进行有规律的整理,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历程,梳理出本单元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从有序的式 - 6 -
题罗列中发现规律并用于计算。 从表中不难看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10加几及其相应的减法计算;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考和分析、归纳、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能发现简单的规律并能进行描述。如果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3)对单元知识目标的确定:
针对上述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制定的单元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这样细致而又深刻的解读,不仅很好地促进了老师们对本单元教材内容、、地位的理解和把握,也从数学学习的整体出发,对第一学段的计算模块进行了学习和梳理。同时,还横向阅读了相关的数学教材,进行补充和重组。整个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个学习和提炼的过程。
2.研读教材,补充本单元思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教材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只要看教材,就能明确前者,而后者只有掌握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的角度、本质上理解教材。同时,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通过渗透———积累———重复———内化———应用的过程来实现,是在一个漫长过程中构建成的和自身活动经验逐步融为一体的知识系统,这一过程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为依托,以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形式,主要通过体悟来实现这个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数学素质中的关键要素。对于各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牵强地移植,只能在日常的练习、教材安排的特定章节以及数学活动中循
- 7 -
序渐进地让学生去感悟、体会,特别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单元的模块思维目标的具体确定为下表: 内容 单元思维目标 模块内容 模块思维目标 渗透“凑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观起:9加几 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承:《8、7、6、加20以内的进位加 法 “凑整思想”与 “算法多样化” 进一步渗透“凑整”的思想,鼓励算法多样几》和《5、4、3、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灵活解题的2加几》 转: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解决问题 思维。 巩固“凑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 整理与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发现和运合:整理与复习 用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深度解读,提炼本单元核心方法
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单元学习的主导线。这一主导线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同时,我们不能拘泥于单元教材的编排,不仅要通读教材,跟要研读教材,读懂教材中隐含的信息,补充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是计算教学,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凑十法”——即凑整的思想,但是具体到各模块的教学,计算方法也是可以不一样的(见下表)。所以,在研读教材时,我们既要抓住根本,又要善于变化,使学生得到不同数学方法的训练,已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不同的人学习数学有不同的发展。” 内容 基本数学方法 模块内容 起:《9加几》 20以内的“凑十”法 进位加 法 和《5、4、3、2加几》 “多加再减”法,交换位置计算 转:《20以内进位加法“凑十法”的应用 各模块数学方法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承:《8、7、6、加几》凑十法(多样化) - 8 -
的解决问题》及练习 合:《整理与复习》 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总结提炼:凑整的思想和规律思想 又如《多边形的面积》(五上)这一单元的教学的基本数学方法是“割补转化”,将位置未知转化成已知进行教学。但具体到每一模块,转化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见下表: 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核心方法 转化 三角形 已知 梯形 未知 分”转化 “割或补”转组合图形 化 4. 重组模块,确定模块内容和模块目标
教材是上课最主要的依据。由于学生具体的学情不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按步照班地严格执行教材编写的每一课时来上。因此,哪些需要整合、什么需要补充我们都要有全盘考虑。因此,重组模块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重组模块,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重新组合,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将时间花在最应该花的地方,以期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因此在前述基础上,组内教师讨论、补充,提出自己对本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考,并确立本单元目标和模块知识目标,完成下表的填写。(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 内容 20以单元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和算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承:《8、7、6、加几》和起:《9加几》 模块内容 模块知识目标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 巩固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多个基本图形 根据关系(如平移、倍比等) 分”转化 “合(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沿中位线剪拼转化 主要方法 “割(分)—长方形 拼”转化 “合(拼)—平行四边形 沿中位线剪拼转化 数格子 转化后的图形 补充方法 - 9 -
内的进位加 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加法”式题,初步理解“多加再减”的计算方法和“交换位置计算”的方法。 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转:《20以内进位加法的和计算;能够用多种方法计算,会“因题选解决问题及练习》 择算法”。 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巩固练习20合:《整理与复习》 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能发现数学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聚点模块研究的实施 1.纵向联系,在整体的基础上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内容。
系统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同时要考虑和照顾局部,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单元教材的整体性,即要在联系中进行教学。
单元教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综观整个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明确各知识点、数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重难点,使教学形成整体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写,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知识的前后纵向联系,合理地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如《多边形的面》单元的教学,基本的数学方法是转化求积,其模块的划分和具体的数学方法、教学目标的预设时这样的: 模块划分及内容 主要数学方法 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起 形的面积 剪拼转化 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力(思维)目标: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渗透等积变形的思想。 三角形的承 面积计算 转化,逻辑推理 梯形的面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拼合转化,完全归纳法 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思维)目标:能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