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22:1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 会 教 育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

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4.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与(不安全型或焦虑型)两大类。

7.(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

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9.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埃里克森认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三对主要矛盾:(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调控)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主要有:(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8.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9.(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10.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