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9:5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 无芽胞杆菌, 随 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 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 试验 .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 抗原、 抗原和荚膜(K)抗原 .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 ℃24h才被破坏 , 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 7.Vi抗原与 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 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 志贺菌呈 乳糖 .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10.IMViC试验是指 、 、 、 .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 、 和 .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 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 、 、 .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 .

14.伤寒杆菌免疫以 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 、

或 .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 ,是引起 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 、 、 、 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 、 培养基 . 三.单选题

1. 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M抗原; B.H抗原; C.O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 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排列变异; 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

4. 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

A.IMViC试验; B.甘露醇分解试验; C.乳糖发酵试验; D.胆汁溶菌试验; E.葡萄糖发酵试验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

A.O6; B.O25; C.O157; D.O111; E.O158 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

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B.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

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 D.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 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

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 A.3个; B.5个; C.10; D.50; E.100 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

A.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A.IgM; B.IgG; C.IgD; D.分泌型IgA; E.IgE 10. 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

A.福氏志贺菌; B.宋内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痢疾志贺菌; E.B群志贺菌Y变种

11. 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 B.菊糖发酵试验; C.尿素分解试验; D.胆汁溶解试验; 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12. 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

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C. 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D. 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

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A.O抗体; B.H抗体; C.K抗体; D.Vi抗体; E.O加Vi抗体 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 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便培养; D.痰培养; E.胆汁培养 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 第5周 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

A.潜伏期末; B.发病1~4天; C. 发病5~10天; D. 发病2~3天; E. 发病4周之后

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 通常是

A.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40; B.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 C.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160; D.O凝集价≥1:160, H凝集价≥1:80; E.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80 18.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有鞭毛能运动; 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 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 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 1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

A.早期诊断; B.判断预后; C.检查免疫力; D.调查带菌者; E.以上都不是

20.关于伤寒杆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O ,H ,Vi抗原; 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 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 D.有鞭毛;

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

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 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 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

A.病程第一周; B.病程第二周; 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 D.病程第三周; E.病程第四周

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

A.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 B.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C.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反应; E.沉淀反应

24.29岁女性 ,发热1周 ,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偏低 ,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 ,发热仍不退 ,临床怀疑为伤寒病 .为进一步确诊 ,首选应做的检查是

A.肥达反应; B.血培养; C.尿培养; D.粪便培养; E.骨髓培养 问答题

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 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1. 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

2. 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9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 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2. 肥达反应: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 S-R变异: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由A,B两个亚基组成。 二.填空题答案 1.阴性,粪便

2.肠道正常,条件致病菌 3.乳糖,初步鉴定 4.菌体(O),鞭毛(H) 5.60,30 6.升高,下降 7.毒力,丢失 8.宋内,缓慢发酵 9.乳糖发酵

10. 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 11.H抗原、O抗原、包膜(K)抗原 12.肠外,ETEC、EPEC、EITC、EHEC 13.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 14.细胞免疫、牢固免疫力 15.血、粪便、骨髓或尿

16.痢疾杆菌,痢疾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菌毛、

内毒素,外毒素。

17.SS琼脂、中国蓝培养基 三、单选题答案

1.C 2.A 3.A 4.C 5.C 6.A 7.B 8.D 9.D 10.B 11.E 12.D 13.D 14.A 15.B 16.D 17.B 18.C 19.D 20.E 21.D 22.C 23.B 24.E 四、问答题答案

1.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 特点 机理 主要症状

ETEC LT,ST,定居因子 腹泻、腹痛、低热

EPEC 细胞毒素 腹泻、呕吐、非血性便

EIEC 侵袭肠黏膜细胞致病物:(LPS) 腹痛、痢疾样便

EHEC 细胞毒素,

菌毛 腹痛、血性便

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1)埃希菌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族(伤寒杆菌)、克垒伯菌族(肺炎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族(普通变形杆菌)、耶尔森菌族(鼠疫杆菌) 3.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

(1)普通大肠杆菌:引起化脓性炎症,是肠道正常菌群的组分。在寄居部位改变、局部或

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化脓性感染。如伤口化脓、胆囊炎、败血症等。 (2)急性腹泻

①肠产毒大肠杆菌(ETEC):是儿童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可产生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定居因子。

②肠致病大肠杆菌(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可导致死亡。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繁殖而致病。致病物质是细胞毒素。

③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多侵犯较大儿童和成年人,引起类似菌痢的腹泻。主要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炎症和溃疡。 ④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产生与志贺痢疾杆菌类似的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4.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肥达反应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 (2)意义: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分析结果时应注意:①正常人抗体水平。一般伤寒杆菌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

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体效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②动态观察:一般随病程延长第2次检测抗体效价比第1次高4倍或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③区别H、O抗体增高的意义:两者同时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两者同时低于正常无意义;O抗体效价高而H抗体效价低,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若H抗体效价高而O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是以往接种过疫苗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第10章 弧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霍乱肠毒素 2.弧菌属 二、填空题

1.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群即 、 ,霍乱弧菌标本直接涂片可见 样运动 . 2.完整的霍乱肠毒素由 与 结合而成 ,其中 是其毒性亚单位 . 3.根据霍乱的发病机制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并同时应用 进行治疗.

4.副溶血性弧菌在含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引起人类 . 5. 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 和 。 6. 霍乱弧菌耐 不耐酸,其选择培养基是 。

7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 不断转化为 ,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呕吐腹泻。

8.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污染的 或 经口传播,致病因素主要是 、 和 。 二.A型选择题

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B.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D.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 E.革兰染色阴性 2.霍乱肠毒素

A.为耐热外毒素; B.为不耐热内毒素;

C.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D.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 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3.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属于烈性消化道传染病; 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接种霍乱死疫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4. 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血压80/60mmHg。应首先进行如下何种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A. 便常规; B.尿常规; C.取粪便标本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D.取耳血立即进行直接悬滴检查 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 5. 下列细菌中有菌毛和鞭毛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脑膜炎球菌; C.肺炎球菌; D.痢疾杆菌; E.霍乱弧菌 三、问答题

1.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第10章 弧菌属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2.弧菌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主要致病类型是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 二、填空题

1.古典生物型、EL Tor型,穿梭.

2.一个A亚单位与4-6个B亚单位 , A亚单位. 3.及时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菌药物. 4.3.5%,食物中毒.

5.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