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5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 B.地基承载力不足 C.基底面积过小 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
97. 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
A. 均为墙下条形基础 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 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 D. 均由脆性材料组成
98. 某中心受压矩形基础底面尺寸l?b,传至设计标高处竖向轴压荷载F,基础埋深d ,
地基土重度γ。地基净反力Pj是( )。 A.
F?GF?GFF B. C.??d D. ??d l?bl?bl?bl?b99. 某柱传给基础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200kN,基础埋深为1.5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为fa=160kPa, 则该柱下基础的最小底面积为( ) A. 1.54m B. 1.62m C. 1.3m D. 1.8m
2
2
2
2
100.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标准值F?180kN/m,基础埋深d?1.0m, 修
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则该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为( ) A. 1.125m B. 1.2m C. 1.1m D. 1.0m
101. 可具有补偿作用的基础是( )
A.单独基础 B.条形基础 C.交梁基础 D.箱形基础
102.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
103. 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
A.1/6 B.l/3 C.l/10 D. l/2
104.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的基础型式是( )。
A.柱下条形基础 B.筏板基础 C.柱下独立基础 D.沉井
105. 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45度斜面拉裂 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
106. 在计算(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配筋 D.地基变形
107. 计算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108. 计算框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109. 单层排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110.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
第 9 页 共 63 页
用( )。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 C.准永久组合; D.短期效应组合。
111.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 )。
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墙下条形砖基础
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 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112. 在荷载和地质条件相同时,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相比不能做到“宽基浅埋”是因为
( )。
A.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应力较大 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压强度低
113. 柱下条形基础不具有( )的特点。
A.基础刚度较大 B.对柱子荷载起一定调整作用 C.补偿性设计 D.调整地基变形
114.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115.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 )为前提条件。
A.基础底面处传至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 B.附加压力在传递过程中数值不变
C.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减小 D.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增大
116. 在( )情况下可不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A.基底宽度大于等于3m B.基础底板高度按构造设计 C.基础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D.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上
117. 以下( )不是柱下条形基础的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的条件。
A.地基土均匀 B.梁高不小于1/6 柱距
C.上部荷载分布均匀 D.梁的翼板宽度不小于1/6 柱距
118.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 ) 是
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A.减小基底附加压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 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
119.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伸缩缝比沉降缝宽 B.伸缩缝不能填实 C.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 D.伸缩缝的宽度小
120. 由( )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进行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
A.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B.地基载荷试验; C.规范承载力表格; D.以上均不对。
121. 计算地基变形时,施加于地基表面的压力应采用( )。
A.基底压力; B.基底反力;
第 10 页 共 63 页
C.基底附加压力; D.基底净压力。
122. 关于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基中存在承压水时,可不考虑其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
B.靠近原有建筑物基础修建的新建筑物,其基础埋置深度宜小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 C.当存在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在水位以下;
D.如果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坑沟等地下设施时,基础应放在它们的上面。
123. 当新建筑物基础深于旧建筑物基础时,新、旧建筑物相邻基础之间应保持的距离不
宜小于两相邻基础地面高差的( )。
A. 0.5~1倍 B. 1~2倍 C. 2~3倍 D. 3~4倍
124.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若要显著减小柱下扩展基础的沉降量,较
可行的措施是( )
A.增加基底面积 B.减小基底面积 C.增大基础埋深 D.减小基础埋深
125. 当大面积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增大是因( )为。
A. 由天然重度变为浮重度 B. 由浮重度变为天然重度 C. 由天然重度变为饱和重度 D. 由饱和重度变为天然重度
126.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底板配筋的设计截面位置选择在( )处。
A. 基础对称轴 B.过墙形心 C. 基础边缘处 D. 墙边截面处
127. 新老建筑物要保持一定的净距,根本原因在于( )。
A.附加应力沿深度由上而下逐渐减小
B附加应力不仅发生在荷载面积之下,而且分布在荷载面积相当大的范围之下 C.增大老建筑物的沉降
D.避免引起老建筑物的倾斜
128. 可不做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是( )。
A.甲级建筑物 A.乙级建筑物 A.部分丙级建筑物 A.丙级建筑物
129. 柱下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为( )。
A.d≥10mm @≤200mm B. d=8mm @≥200mm C. d≤8mm @=200mm D. d≤8mm @>200mm
130. 某混合结构多层房屋墙体出项倒八字形裂缝,表明其地基沉降变形( )。
A.两端大、中间小 B. 两端小、中间大 C.比较均匀 D.沉降差超过容许值
131. 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地基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下列何种措施是收不到
预期效果的?( )。
A.减小基底附加应力 B.增加房屋结构刚度 C.增加基础的强度 D.设置沉降缝
132. 高层建筑为了减小地基的变形,下列何种基础形式较为有效( )
A.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基础 B.箱形基础 C.筏形基础 D.扩展基础
133. 将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仅当基础宽度大 3m 时方需作宽度修正 B.需作宽度和深度修正
第 11 页 共 63 页
C.仅需作深度修正 D.仅需作宽度修正
134. 振动沉管灌注桩按成桩方法分类应为( )。
A. 非挤土桩 B.挤土桩 C.部分挤土桩 D.摩擦桩
135. 设置于深厚的软弱土层中,无较硬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或桩端持力层虽然较坚
硬但桩的长径比很大的桩,可视为( )。
A. 端承桩 B.摩擦桩 C.摩擦端承桩 D. 端承摩擦桩
136. 群桩基础中的单桩称为( )。
A.单桩基础 B.桩基 C.复合桩基 D. 基桩
137.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使桩的竖向承载力(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138. 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
A. C15 B. C20 C. C30 D. C40
139. 负摩阻力的存在对桩基础是极为不利的,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
则设计,其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B. 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C. 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D. 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140. 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 )倍桩径。
A.l 倍; B.2 倍; C. 3~4倍; D.6 倍
141. 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使桩身轴力(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2. 当桩径( )时,在设计中需考虑挤土效应和尺寸效应。
A. D ≤250mm; B. 250< D <800mm; C. D ≥800mm; D. D ≥1000mm。
143. 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是( )。
A.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下位移时; B.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上位移时; C.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与桩沉降相等; D.桩穿越较厚的砂石土层。
144. 桩基承台发生冲切破坏的原因是( )。
A.底板配筋不足; B.承台的有效高度不足; C.钢筋保护层不足; D.承台平面尺寸过大。
145.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桩身刚度和强度; B.桩侧土质条件; C.桩顶约束条件; D.桩的施工方法。
146. 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厚度为( )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147.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
第 12 页 共 6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