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2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吴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我通过展示魔方,让学生说出魔方上的颜色所对应的位置,再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图形各异的实物,并提出问题一:小红把东西丢的到处都是,谁能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并能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提出问题二:按照学生所分的类别,让学生自己讲出怎样分类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形状,用途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在刚刚分类好的课件里,让学生看这里有几种图形(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问题一: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想!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绿队,蓝队,黄队,橙队。提出问题二: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都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有哪些特征呢?这个问题,孩子们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这个的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看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吗?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

和讨论,我进行适当的诱导,并将学生的话进行总结。再让学生自主总结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区别。问题四: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先辅后方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提出问题五:请把你刚才找到的几个立体图形摸给同桌看看,并说说摸得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长方体和长方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提出问题一: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画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奖励评价好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饮料罐,包装盒,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铅笔盒,彩笔筒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找零食吃的的情景:并提问,这些零食的是什么形状?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我想通过对这些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