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6 17:46: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语文学和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狭义的语言学指的是同语文学相对的现代语言学。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区别:P3前者是文字或署名语的研究,特别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

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王力)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二、中国有无语言学?

片面观点:没有,是语文学而不是语言学。

欧洲有语文学(philology)和语言学(languistics)的区分,现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中,往往强调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我们有的人也一切以欧洲模式自蔽,谓我国在“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都是属於“语文学”范围的,是“前科学”的。

原因:(1)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是不够的,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很少,至今仍有

一些问题得不到澄清.

(2)根据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认为有三点理由:P4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

究成果

驳斥:这些理由似是而非,不能令人信服。

(1)研究对象:“文字和书面语”与“语言本身”并不对立

研究事实:古代语言学有优秀的著作,已超出语文学范围。如《方言》

(2)研究目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都有它的目的,不能以此就判断它的

性质。西方语言学最初也是为阅读古典文献服务的。

(3)研究成果:我国古代语言学是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文字、词汇、方

言、语音

三、“小学”

中国传统语言学也被称为“小学”,包含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方面。但小学最初是指教育童蒙的学校,后用来指语言文字的学习。P36

四、古代语言学史大致分期及特点:

(1)先秦:萌芽时期,以研究事物名称为特点

主要成就:童蒙识字课本的编撰——《史籀篇》 名实关系大讨论——孔子、老子、荀子 (2)两汉:确立时期,小学的建立,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点

1

主要成就:识字课本——史游《急就篇》;

训诂学、词汇——《尔雅》、扬雄《方言》、刘熙《释名》、《小尔雅》;

文字学——许慎《说文解字》;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发展时期,语音研究开始,词义研究进一步发展

主要成就:训诂学、词汇——张揖《广雅》、顾野王《玉篇》、孔颖达《五

经正义》

文字学——《字林》、正字法专著

音韵学——韵书: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 (4)宋元明:研究范围扩大、承前启后的时期,以语音研究为特点

主要成就:音韵学——韵书:《广韵》、《集韵》、《中原音韵》、《韵镜》

(5)清代到“五四”之前:鼎盛和转型时期,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点,

是对古代语言学的总结时期

主要成就:古音学研究、《方言》、《尔雅》、《说文》研究 语法研究兴起——马建忠《马氏文通》

知识点:三仓(秦朝)——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

西汉史游《急就篇》:唯一流传下来的识字课本。

五、文字起源研究问题v

1、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传》:P39

主要观点:第一,文字不是突然产生,创造文字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第二,创造文字的是圣人,但没有明指是某一个人。

(文字不能也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

交际工具)

2、“仓颉造字”说:不科学。如:许慎《说文解字序》P41 荀子《解蔽篇》: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一也。 文字起源的主要观点:圣人造字与仓颉造字。

六、“名、实”关系大讨论

名,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词;实,客观事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的本质问题。

1、背景:P41 社会变革,旧事物的“名”不适应新内容的“实”,名未变实已变 2、老子的观点:无名论,最早提出这个问题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含义:P43

2

主要观点:名称与事物之间没有本质联系,它只是表达概念的符号。 名称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名称知道万物的本原。 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

学地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影响:P43墨子、杨朱、公孙龙子 3、孔子的观点:正名。以名纠实

《论语·子路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生命要各依本分)

主要观点:名是第一性的,政治上的混乱是由名的不正而引起的。

评价:夸大了名的作用。明确的概念,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政治

上的混乱并不是由概念不清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矛盾造成的。

4、荀子的观点:约定俗成

《正名篇》:P5 主要观点:名称和事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评价: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并指出名实关系的。 小结:正确理解名实关系——(1)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结合 (2)稳固性

七、《尔雅》的内容和体例 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成于众人之手 1内容:P74”

全书十九篇,所收词语和专用名词共两千零九十一条,共四千三百多个词,篇名都是“释某。 词语来源:经典常用的词语、常语通言、方俗异语

内容分为两类:P75词义的解释和名称的解释。

评价:第一部研究字义、词义的语言学专著;在保存古义、以及词义的发展变化等方面

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料。

2释字的体例:p77

①文同训异(用不同的词义解释同一个字。) ②文异训同(用相同的词义解释不同的字。) ③训同义异(用相同的词义解释意义不同的字) ④训异义同(所训字不同,意义同)

⑤相反为训(一个字可以用相反的两个意思解释) ⑥同字为训(用今字解释古字) ⑦同声为训(用同声字做训) ⑧辗转相训

3

3成就

成就:(1)第一部语言学专著,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成为词汇学开篇之作,古代语言学建立的标志。

(2)首创了按义编排的体例,有了通用词典和百科名词词典的规模,对后世的辞书有启导作用。

(3)已能区分通用词和专用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4)是古代典籍词语的总汇,既反映了古代文物制度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

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的好书。

不足:P80(看看)

4、《尔雅》的注本:晋,郭璞,《尔雅注》; 宋,邢昺,《尔雅疏》

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尔雅郭注刊误》

八、《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著 西汉扬雄

内容:P92原为15卷,今本凡13卷,分别释语词、服制、器物、兽、兵器、虫。 体例:(1)模仿《尔雅》,都是按意义分类。

基本上是每条先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如:P92

但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一词汇的,而是属于不同的各个方言词汇的,所以还必

须说明某词属于某方言。全书有十分之九都是这样做的。(王力)

(2)《尔雅》每篇各有篇目,而《方言》没有篇目。

成就

(1)扬雄具有科学的语言学思想和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的方法搜集方言资料,以人民口头

的活语言作为调查研究对象。P88

*记音方法:用汉字作为音标记音。(P103沿用古人已造的字/迁就音近假借的字/自己

造字)

(2)注意到语言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地域上的转移。P93通语、某地某地之间通语、某地语、

古今语

(3)提出了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P97指称的方言地域相当复杂,有人曾据此绘出方言区。 5.注本:郭璞《方言注》

九、《说文》背景或原因、内容及成就 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字书)东汉许慎 1、P124创作的原因(产生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汉重视识字,并将识字与仕途相结合,东汉已不是如此,识字教育地位下降,今文经学对文字有任意解说的倾向,使文字规范成为必然趋势。

(2)经学昌盛,今古文之争激烈,为压倒今文经,许慎做了这本字典以发扬古文经典。 (3)许慎具有较正确的语言学观点:从语言文字的实际出发。

4

2、《说文》的内容:P122

今存宋出徐铉校订本,共15卷,本文14卷,序目1卷,每卷分上下,共30卷。收字9353字,重文1163字,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文字形体及偏旁分为540部;字体以小篆为主,有古文、籀文等则列为重文。 3、编排体例

(1)部首的编排:(1)按偏旁归类:形旁相同的编为一类。 (2)部首的排列:从一部到亥部,即始一终亥。

(3)部首的前后顺序:大致是据形联系,就是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 (2)字的编排:(1)按文字学原则分部,即依据六书体系:只有同一义符的字可以归为同一个部首(义符相同)

(2)每一部首内的字,基本上做到按义编排,以类相从。

4、释字体例:(1)先解释部首:P129

(2)对每个字,先讲字义,然后讲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格式:X,X也。从X,X声。

(3)只释本义。 5、成就及不足

成就:1/前所未有,富于科学独创性。

(1)首创了分部的工作和方法,按字形结构,即偏旁分部。 (2)字义上:A抓住字的本义,从根本上解决训诂问题。 B不满足于单词解释,而是加以形象的描写叙述。 (3)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阐明形体、意义、声音以及三者相互关系,为语言文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对当时文字起了统一规范作用。

不足:(1)对词义的看法受到当时社会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2)对文字发展看法保守:认为隶书的出现破坏了六书,不是正体。 (3)时代局限:没有看到以前一些原始文字,以致字形分析错误

6、对后世的影响:

整理:二徐——五代宋初,大徐徐铉今存《说文》为大徐本、只述不作,小徐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有作有述。

注本:清,说文四大家——P14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述而有作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只述不作 王筠《说文句读》 重在整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似因而实创,全面解释词义。)

十、考察语源的方法——声训 含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