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4:06: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声训也叫训诂,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去说明被释词的来源,以词的语音形式为先决条件来说明两词之间的语源关系。

知识点:1.反切的含义:产生于东汉末年,以二合音为基础,受到梵文影响,

反切利用双声,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释名》 刘熙 东汉末年 语言学或语源学开山之作。 十一、《广雅》解答

1、作者:魏,张揖。

2、内容及体例:P169又名《博雅》,用《尔雅》旧目,共19篇,释义方式(体例)也是一词释众词。

目的:广《尔雅》之所未备。 P169 十二、《字林》 文字学著作

作者:(晋)吕忱。此书已亡佚。晋 吕静《韵集》的哥哥。 十三、顾野王《玉篇》亡佚

(1) 顾野王,梁人,日本存原本7卷。

(2)内容:模仿《说文》,但有所创造。

(3)与《说文》内容比较

《说文》 《玉篇》

数量 15卷540部; 30卷,542部,与其同者529部,不同13部

部首次序 始一终亥,据形联系 开始和最后相同,其他基本将意义相近排在一起P179

释字体例 《说文》 以小篆字体为主。基本格式:小篆字,X也。从X,X声。

《玉篇》 以楷书字体为主。楷书,反切注音,释义。引证。(按语说明异体字

附后)

释义 《说文》 篆字、本义,主要重字形与字义 ,列重文。

《玉篇》不限于本义,举一字多种异义。以音义为主。(按语说明异体字附后)

(4)评价: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字体的字书,比《说文》更接近于现代字典的形

式。

十四、语音研究的兴起

音韵学萌芽的标志:最早的韵书 魏 李登 《声类》;晋 吕静 《韵集》 十五:知识点

1.反切的含义:产生于东汉末年,以二合音为基础,受到梵文影响,反切利

用双声,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6

2、《释名》 刘熙 东汉末年 语言学或语源学开山之作。

十六、《切韵》

(1) 作者:陆法言,隋朝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

(2) 目的:一方面为了创作诗文的用韵;另一方面为了语音的审音和正音。 (3)价值P224

(1) 描绘出了当时的语音系统。

(2)《切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总结了韵书编写的得失,是我国韵书史上

划时代的产物,唐宋时代的韵书多以此书为蓝本。

十七、《广韵》论述或解答

基本情况:(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现存最古的完整的官修韵书。有繁本、简本两种。P247 内容:共5卷(平分2卷,其它各1卷),206韵(有平、上、去),收字26000多字。 体例:(1)每卷之中所列各韵用一个代表字作为名称,叫做“韵目”。韵的排列顺序用序数加上韵目表示。

(2)每韵之中所含各字按声母的不同分别排列。同声母的字唐人称之为“小韵”,

小韵也称作“纽”,小韵所含各字均属同音字。小韵与小韵之间用“○”相隔。 (3)小韵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释字义,然后是反切注音,最后用数字标明该小韵所含

字数。

贡献:(1)第一部官修韵书,法定的国家韵书。

(2)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 (3)在保存中古语音、语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4)接近现在的同音字典,可以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 十八、《集韵》

《集韵》与《广韵》相比 《 集》收字多、注解详细 作者丁度 官修韵

十九、北音韵书(名解):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元朝时期的一系列韵书,是与《切韵》系韵书相对的一系列韵书,以当时的实际语音为研究的依据。 二十、《中原音韵》

(1) 作者:元,周德清,音韵学家,戏曲家。P294 (2)价值

①书中所反映的音系,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源头和基础。周德清首先发现平声分阴阳,

第一个揭示了入声派三声,是宋元以来从古音研究转入今音研究的第一人。 ②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在我国古代韵书发展史上,形成一派,即与《切韵》系韵书相对立的北音韵书。

③打破了《广韵》与《切韵》的规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7

二十一、等韵学

字母(名解)——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

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例如“明”这个字母代表的声母是[m]。 这三十字母可能是守温学习翻译佛经时,受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对反切上字进行归纳而成的。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可能名解)韵摄:等韵学家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比韵部更大的韵别,称为韵摄。

五音 其名称为:喉、舌、齿、唇、牙,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种排列法是所谓由外而内,即唇、舌、齿、牙、喉。《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是这样。 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韵镜》、《七音略》,均为等韵书)。

九音:到了南宋的《切韵指掌图》(《切韵指掌图》,等韵书),又将七音中的唇音分为重唇

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这样就成了九音。

二十二、等韵学韵书的三大类别:

第一类,《韵镜》和《七音略》,完全按照切韵的韵部,分为43图,分开合二呼,每呼四等。

第二类,《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切韵指南》。虽然仍按切韵韵部标目,

但结合当时读音。韵部合并为20图或24图,分开合二呼,每呼四等。《四声等子》第一个指出韵摄之名。

第三类,明清派。明代梅膺祚《字汇》中后附《韵法直图》《韵法横图》,《康熙字

典》前附《字母切韵要法》,清潘耒《类音》。 以唇形为标准,分韵母为四呼,但四呼不分等。

二十三、《韵镜》

贡献:1/是现存最早的等韵书之一。(另一本是《七音略》)

2/按切韵系韵书编制,描绘出了中古的语音声韵系统

二十四、《四声等子》解答或论述

作者及时代:不详,大概是南宋以前。是韵摄立名之始。

内容和体例:1/语音系统:受实际语音影响,有脱离切韵系韵书的倾向。对韵部进行了较大的合并。

2/声母:也是把36字母横列成23行,只是次序有所变动。 3/韵母:共20图,最早提出16摄,标出摄名。

8

4/ 既注出《韵镜》开合,也注出《七音略》重轻。 5/声调:一等四声。

贡献:受到其实际语音的影响,把韵部分为20图16摄,是现存标出摄名的最早

韵图。

补名词解释:二徐:是指五代宋初的徐铉、徐锴兄弟,他们都是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

大徐主要是对《说文》进行整理,现存《说文》为徐铉校订本,小徐则是对《说文》进行整理的同时阐发自己的观点,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大徐作《说文》受到小徐影响。p184;

说文四大家 p141 ;

清代时期要求:至少掌握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每个方面一个学者的成就及贡献

二十五、清代古音学奠基——顾炎武

1、生平:明末清初,思想家,语言学家。 抗清——游历——定居华阴 2、著作:音学五书:《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

二十六、古音学全盛时期的七个代表人物 音韵学著作关于古音学 任选一人观点

钱大昕对古声母的研究 p407

(1)精通经史,兼及中西历算。关于音韵方面,没有专著,但在《十驾斋养新录》

卷五和《潜研堂文集》卷十五都是讨论音韵的。他在古音学上的成就,主要在古声纽方面。

(2)主要贡献:

1/ 提出古无轻唇音。

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

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轻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並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

如: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本音弼,异文拂) 2/提出古无舌上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P408)

所谓古无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尚未产生,

大约是到了六世纪时这组音才从“端透定泥”中分化而出。

如:《汉书 张骞传》 吾贾人转世之身毒国(天竺) 知母古读定母字 *其他学说多失误和错误,尤其是对韵部的分析。

9

二十七、关于文字学著作

段玉裁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说文解字注》 p425 1、作者介绍:P425生平、著述、创作过程、评价 2、贡献:寓作于述

述:(1)审慎校勘:参考小徐徐锴本,对大徐本加以校勘,改订了许多地方; 同时还借鉴《玉篇》《韵会》等进行改定,进行了审慎的校

勘。

(2)为《说文》加了一些凡例(关于体例的说明),帮助读者理解。P426 分部、列字次序、说解、声训、古籀、读若 作:阐发。主要是词汇研究方面。 (1)关于引申义和假借义。

《说文》只讲本义,而段氏在注中兼讲引申义和假借义,使多义词的主要意义都有着落。

如:道:所行道也。段注:道之引申为“道理”,亦为“引道”。(按,即引导)

(2)关于同义词。

段氏对于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这是段注的精彩部分之一。很少有小学家能做到这一点。

如:P429齿和牙的区别。 (3)注意到词义的变迁。

具有历史发展的观点,重视后起的词义,不厌其烦地加以叙述。如:P432 代

(4)其他:注意到字与词的关系,即联绵词现象。例:P428 注意到音译的外来词。例:P429 东夷语、胡语

3、评价:优点:(1)敢于批评许慎。而且往往是中肯的。例:P432 (2)注意到词义的变迁。

王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并不简单是作注,而且具有创造性。 不足:(1)没有充分证据而擅改《说文》。例:P433 (2)谈字形有穿凿的地方。例:P434

因为段氏独树一帜,影响非常大,但又不可能没有错误,所以后世有许多匡正者不止一家。

总体:段书精当的地方甚多,令人惊叹;虽有缺点,终是瑕不掩瑜。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作第一把交椅,那是毫无疑义的。(王力)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p440

1、作者概况:P44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