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的鉴赏与收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28: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银元的鉴赏与收藏

一、银币(银元)的出现和发展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银元是货币的一种,货币就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在三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货币进行交易了。银质货币大约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左右的战国时期,那时的银质货币还不完全具备流通功能,一般只是作为赏赐之用。到了宋代开始大量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出现了各种计重的银锭、银铤,这种性质的银质货币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清光绪年间我国才开始制作机制银元,使银币真正进入流通领域。我国流通银币的出现是在清中早期的乾隆时期,有一种西藏制作的用手工打制的银币——“章噶”银币,形制非常接近我们今天的银元,当时是用于边境贸易的。真正的机制银元是出现在清末的光绪年间,由于国力的衰退,经济的落后,在与西方垄断的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时,我国大量较高纯度的白银不得不流出境外,而换取含银量相对较低的国外的机制银元,我们把它叫做“殖民地银元”。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清政府开始购买机器,成立制造局发行自己的机制银元。我国近代第一枚机制银元是光绪八年吉林将军希元为解决钱荒而奏请清政府制造地方银元,于光绪十年(1884年)制造了“吉林厂平”银元。这种银元虽然是机制的,但是用手工雕模,钱文不规整,图案比较幼稚,看上

去不是很精美,但它却开了我国机制银元制造的先河。中国大规模正式开始制作机制银元是在广东,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成立制造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发行,之后,各地包括中央都开始成立制造局制作银元发行,一直延续到1948年,大约有900多个品种和版别。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发行银元,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才开始发行法定面值的纪念金银币。二、银币的鉴赏银质货币是根据不同形制和版别而定的,可分为古代银质货币、古代银币、近代银元、现代银元四个大的方面。1、古代银质货币:包括战国时期的银质货币、汉代的银饼、宋辽金时期的银铤、明清民国时期的银锭等。战国时期的银质货币有早期的银质空首布,当时只作为分封诸侯时的赏赐之用,目前只在国家博物馆及河南博物馆有馆藏,形制为平肩弧足,民间尚未发现真品。汉代的银饼是将白银熔铸成一定规格、一定大小的饼状银块,银饼上往往会做一些标记,比如,星座位置、马蹄状凹痕、炉计等,有的还会在银饼上镀金,藏友们称其为“麟趾金”(也有纯金的),数量也很稀少,也不是行用货币。宋以后开始出现较大额度的银锭、银锭(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使得银质货币才开始真正进入流通领域,但还是局限于官方大额贸易及军费使用,一般民间的交易还是以铜钱为主,只有少数富有的土豪财主才能使用的起私银和一些散碎银子。在当时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可以置办

一处很不错的房产了。2、古代银币:是指与流通的方孔钱币形制一样的银质方孔钱,从目前出土的和馆藏的资料来看,汉代的银质货币有“银五铢”,铸造十分精美,与铜质的“五铢”大小一样,只是重量有别,唐以后基本上每个时期都发现铸有银质的货币,同样不是流通币,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币一样,但比今天的纪念币数量少多了,也珍贵多了。到了清中早期在民间出现了一种手工打制的银币,非常粗糙,重量一般在十几克左右,在西藏地区使用比较多,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乾隆宝藏”银币,含银量不到百分之七十,这种手工打制的银币一直使用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3、近代银元近代银元就是指的我们几天常见的机制银元,是清光绪十五年以后由清政府成立的制造局制造的银币,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货币形式,在前文中已经描述过其诞生的背景。清政府在初期在全国设立了不下十个制造银元的铸造局,包括新疆、西藏地区都有铸造局,发行了近百种银元,几百种版别。后来由于战争和经济的原因,国力衰退,不得不关掉的不少铸造局,只保留了中央、广东、江南、云南四个铸造局,所以,迄今为止这四个铸造局铸造的银元存世量相对多一些,其中,江南局的相比之下还是要少一些,这是因为,江南局后期主要以制造军火为主,银元制造的要少的多了。清王朝灭亡以后,民国元年(1911年)开始由四川军政府制造银元,这是民国政府发行的第一枚银元,正面钱文“四川银币”,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