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中国地理测评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22:5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高频考点练(十九) 考查范围:中国主要地区

建议时间 / 45分钟

一、选择题

图G19-1为某杂志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完成1~2题。

图G19-1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晚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势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时间要比在五指山地区的生长时间长 2.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的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不同 B.海拔高低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

D.洋流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

图G19-2为海河流域水系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据此完成3~5 题。

图G19-2

海河 珠江

1

长度(km) 1050 2320 流域面积 流域年平均径流量 4283(10km) (10m) 31.8 228 45.2 3260

3.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 ) A.降水量 B.地形 C.人口密度 D.行政区划

4.海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远小于珠江的,主要是因为海河流域( ) A.气候大陆性较强

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

5.20世纪中叶以来,海河流域修建了众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 ( )

①保障城乡用水 ②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⑤大坝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 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农业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图G19-3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图G19-3

6.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富 D.市场广阔

7.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政策扶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④接近市场,将大豆种植在大城市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图G19-4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制造业产值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图G19-4

8.关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品多用于出口

B.高新技术产业占绝对优势 C.制造业结构相似

2

D.以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

9.三个省级行政区发展制造业的共同区位条件主要有 ( )

①市场需求量大 ②海陆交通便利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上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作生活的本身,并由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读图G19-5,完成10~11题。

图G19-5

10.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地均为夏季牧场 B.①②两地均为冬季牧场

C.①地为冬季牧场,②地为夏季牧场 D.①地为夏季牧场,②地为冬季牧场

11.关于P—Q 一线植被及其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胡杨林;由P至Q,密度变小 B.胡杨林;由P至Q,密度变大 C.橄榄林;由P至Q,密度变大 D.荒漠;由P至Q,密度没有变化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公错,是高原上的内陆湖,2/3位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1/3在克什米尔地区境内。其湖水具有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的奇特分布特点。该湖泊克什米尔部分生物匮乏;中国境内湖中盛产特有的西藏裂腹鱼,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夏季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偶尔在湖边还会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新藏公路经过班公错东缘。图G19-6示意班公错和新藏公路位置。

图G1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