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态王供配电监控系统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3:29: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电能是国民生产中用到的重要的能源,在工农业以及关系国民生计的各个领域,稳定的生产秩序和健康的生活状态都与电能的可靠运行密不可分。在现实生活中,电力系统与终端用户相连接的是配电系统,电力系统中直接连接用户的是配电系统,因此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且影响最为直接。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甚至直接关心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电能的品质以及电能供应的可靠性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电力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标志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水平。电力系统中,如果发生重大的电力事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还会给居民和社会造成混乱,甚至可能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1,2]。

供配电系统位于电力网的末端,向前连接电力系统的发电和输电系统,向后直接连接到消费电能的用户,在电力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组成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包括降压变压器、馈电线路、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测量仪表及电能计量仪表等。配电系统要想实现自动化功能,首先要考虑电网的安全性能,这就需要对电网的有关状态量、模拟量以及消耗的电度量进行监控。其次,要实现对电网的控制作用,远程主站发送控制指令,通过通讯网络给下层各开关设备发送命令,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直接控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对电网的保护功能,主要是对电网故障位置、故障区域的判断,以及根据数据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判,在故障切除后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

今年来社会的生产水平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重视相关电能指标的情况,越来越多的电力相关部门、电能生产企业及工业企业开始意识到对电能指标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供配电监控系统,对生产用电中的电能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必将为这些工业生产企业的供电系统带来巨大的收益,也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1.1.2 研究意义

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及安全性是现今电力技术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供配电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控和管理平台,对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具有有力的推进作用,可以在无人或者少人值班的情况下,通过对远程设备的监控和有效调度,可以加快供电服务的响应速度,维护正常的电网运行状况,对电能的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可以做到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其优点主要可以提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保障供电可靠性方面,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在供配电系统中采用计算机作为监控系统主站,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和抗干扰能力较强的通讯设备,结合高性能的组态软件组态之后,可以满足系统对电能监控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目的,在掌握配电站运行状况、各路开关量的开关状况和电能消耗值信息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运用远动技术便捷的掌握本配电站的实时运行信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现,并快速做出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和灵活调度,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供电可靠性及运行状况直观可视性。

(2)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供配电监控系统完全运用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操作平台,发挥了计算机的优越性,实现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下过,可以减少大量的设备维护及更新,更节约的人力成本,实现了生产力的充分利用。

(3)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供配电系统可以实现四遥功能,即遥测、遥控、遥信、遥视控制,对系统运行中的主要参数进行整合并统一监控、管理,这样可以简化人力资源结构,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通过组态软件实现了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设备的档案管理,在组态软件中可以对配电系统实时运行中的数据或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显示和查询,报表根据时间周期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系统生成的报表进行打印,提高了工作效率。监控系统可以建立数据库对采集到的系统电参数进行分类、统计和保存,便于以后的查看和调用。用户可以根据要查找对象的名称、日期或区域等信息进行检索,这使得数据查询或故障分析变得较为便捷。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还可以设定管理权限,根据不同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限和管理范围,方便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也不影响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供配电监控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对供配电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供配电监控系统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广泛的使用。

1.2 国内外供配电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重合闸装置、分段装置、电网开关柜等高压开关设备,并对配电网线路故障实现了初步的控制。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配电网运行自动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集监测、故障定位、数据联网管理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世界情况,对配电网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一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可靠性,避免存在潜在危险;在配电系统中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二次设备的精度和控制性能;提高一次设备与二次控制设备之间的协调度,确保两端可靠连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故障所在位置,尽可能缩短维护时间,将停电影响降为最低;采用可编程的智能设备,自动隔离故障设备,在排除故障后迅速复位;建立和加强配电设备数据库的管理和负荷信息管理,实现经济运行[3,4]。

日本电网的突出特点是供电半径小,电网中的设备对主电源依赖性较强,因此对可靠性要求较高,配电网一般为6kV的电压等级,当供电系统采用环网方式时常使用重合断路器(具有2, 3次重合闸功能)。变电站安装有短路故障显示器,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短路电流的大小推算得出故障点所在位置。线路末端的出口处配备有自动开关装置,可以实现通断短路电流、切除负荷电流的功能。

欧美等国的配电线路结构主要是放射型结构,也具有喝高的供电可靠性,电压等级为14.4kV,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连接。采用数字化化重合器、分段器等装置来简化变电站系统保护,并采用大量的单相重合装置,大城市的配电系统以环网结构的多路供电方式为主。

总的来说,国外对于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越来越重视,其研究重点也转向一体化结构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通信方式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相结合。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供配电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引进和学习国外自动化开关设备的使用来实现初步的开关设备自动化,通过开关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故障区域定位、故障隔离和供电自恢复。对处于初级阶段的供配电系统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缺点,如自主能力较弱,不能达到理想的自动化程度,且对故障的处理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系统的运行方式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当有故障发生或需要调整系统时,仍然需要有人员到现场进行参数修改等操作,灵活性较低且造成了劳动力的消耗,同时当故障发生后开关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的闭合断开操作,加大了现场装置的损耗,是电力设备的性能降低,也增加了电网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