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07: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作者:马佐贤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文化差异极易造成交际中的误解和障碍,甚至发生文化冲突,这严重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的双方,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了解这些差异,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a)-0236-02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大到习俗,小到习惯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检索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文化的定义多达160多条。因此,关于文化的定义长期不能明确,争议亦多。那么什么是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际间的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差异极易造成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由于中国经济近几年飞速的发展,中国日益走向国际化,随之而来的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应用越来越普遍,与外国人的交往日趋频繁,要求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以及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也时有发生,急需获得方方面面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1 文化的分类

关于文化的分类很多,有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H.H. Stern,他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 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文化交流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没有文化差异,没有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就不会很好的进行文化交流。例如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是最容易产生文化交流的。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也能产生很好的文化交流。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各文化主体之间须有很强的文化生产力,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须有文化自主权。他们的交流一般只会发生在各自尊重对方的前提条件下。此外,文化入侵现象,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化现象,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文化交流须有起始点和机会的平等。顺从,勉强等都不是文化交流的本义。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文化交流并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早期的唐僧“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都属于国际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今天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也是必然和必须的。

3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间的关系至关重要。(Samovar et al,1981)萨莫瓦认为: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的基本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可以排除狭隘的民族优越感。在跨文化交际中研究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最为现实的意义是要解决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问题。人们对本文化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习而不察,对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却又极为敏感,而且往往容易发生理解偏差。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而且语言越流利,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越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萨莫瓦提出,要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就要在理解他种文化非语言行为的含义时牢记三条原侧:第一,在注意某一非语言行为表现时不能忘记在实际交往中往往是多种非语言行为同时配合行动。第二,任何人都无法列举和描绘出每种文化的所有非语言行为。第三,我们只有先了解本文化的非语言行为,才能理解他种文化的行为。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识别非语言行为信息时要严防模式化或只看表面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主要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类同使交流得以顺利进行,文化差异则会阻碍交流的进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就要深入分析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4.1 价值观念的差异

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只有透过中西基本的价值观念来看待文化碰撞,才能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行为表现。美国人注重个人主义、独立精神、机会均等和竞争等的价值观;中国人注重团体相容、家族纽带、人际交往和合作等的价值观。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4.2 礼仪习俗的差异

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谓、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语言不同、社会文化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灵或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汉语中打招呼的形式常常使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去哪儿?”这样一些话打招呼,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去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同样,英美等国家的人也有用谈天气或称赞对方来打招呼的习惯,这在汉语中也不多见。所以,了解不同问候语的文化差异是说好外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4.3 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行事往往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一般。事实上,我们己经遇到了这样的例子。他们首先关注个人或当地的事情,再到州,最后到国家的事情,而不是相反的。在信封上写地址很能说明问题,例如,“中国江苏南京中山路11号”,西方人会这样写“No 11 Zhongshan Road Nanjing Jiangsu”。

许多其它国家的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有大多数的南美人,往往以相反的方式行事。对他们来说,从一般或普遍的概念出发逐渐到具体的事实更为舒服。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间的不同之处是不可思议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忽略了。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常发生的许多误解和气恼,都源于此。这些误解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