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论文: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手术病人论文: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无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故围手术期间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相应的护理内容。

【关键词】手术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7年1-12月我院住院手术病人918例,其中:男性516例,占56.2%,女性402例,占43.8%;手术治愈917例,治愈率99.9%,死亡1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水平246例,初中文化389例,小学文化262例,文盲21例。职业:干部75例,工人189例,农民456例,学生66例,无职业者115例,其他17例。

2病人的心理状况 2.1 病人术前的心理

2.1.1 紧张:无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有较强的紧张刺激[1]。这种紧张刺激,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四肢发凉、发抖等,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1.2 害怕,担心。当病人听到要做手术的消息后,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与恐慌等情绪[2],怕疼痛难忍;怕留后遗症;怕医生水平低下不认真;怕腰椎麻醉使人瘫痪;怕花钱过多负担不起。于是病人总是希望有一个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医生为他们做手术,手术时护士最好在身边,使他有一种安全感,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等。有的病人入院就盼早日手术,当确定了手术日期后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有的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大量临床观察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引起并发症。

2.2 术中的主要心理反应: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抢救、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就会产生恐惧、紧张、孤独无助的心理。多数病人进入手术间恐惧心理更加剧烈。bp升高,精神高度紧张,对各种刺激较敏感。

2.3 病人术后的心理: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

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2~3天疼痛缓解之后,又担心预后情况。

3心理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访视。由有权威的或者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作肯定的保证[3]。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方案及术后恢复情况[1],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针对有恐惧心理的病人,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是:首先对病人术前的恐惧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增加了术前访视工作。对病人怕手术疼痛或麻醉意外的心理,我们就给病人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并告诉他们根据不同的手术所选用的不同麻醉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没有疼痛感觉的,而且是安全的。如腹部手术病人,通常使用硬膜外麻醉,我们就给病人解释这种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术时有知觉无痛觉,并告诉他们麻醉的体位,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嘱咐病人不要紧张,术前睡好觉有利于手术。通过这种解释,一般病人基本上消除了紧张情绪,能配合好手术和麻醉。对病人怕手术做不好的心理,我们就向他解释进行手术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