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基础综合(666)高分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1:0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教育学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揭示教育的规律 (二)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三)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三)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特拉普——《教育学研究》——标志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3.1、17-19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

(一) 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发展心里官能); (二) 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注重实科教学) (三)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拉特克·夸) (四) 国家主义教育(爱尔维修、孔多塞、费希特、杰斐逊)

4.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个) (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 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

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杨贤江)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中国教育史

1. 学校的萌芽

(一) 五帝时期:“成均”和“庠”(最早的学校类型) (二) 夏代:“序”(国都)和“校”(乡里)

(三) 商代:大学(右学)、小学(左学)、“庠”、“序”。特有的:瞽宗(礼乐) (四) 大学和小学(国学,前者分科教育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后者德行教育),乡学,六艺

(礼乐-中心,射御,书数)

2. 私学兴起的意义

(一) 打破了西周“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一体)”的局面,使文化知识传播民间。 (二) 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 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揭开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序幕。 (四) 促成了学校教育服务社会政治的古代教育传统的形成。

3. 稷下学宫的特点 (一) 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二) “不治而议论” (三)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四) 学无常师 (五) 管理规范

4. 稷下学宫的意义

(一) 促进了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二) 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三) 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5. 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9个)(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教学内容、方法、德育、

教师)

(一) 创办私学和编订六经 (二) 论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①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庶、富、教”思想 ②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