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知识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9:2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好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规划:对现阶段存在的某种状态的公共政策在未来可能演变或生成的情形,制定一套解决预案的过程。

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政策终结:在政策领域发生的终结现象,政策主体在政策进程中,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行为。

公共政策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是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公共行政权力:使政府完成其职守而由国家宪制制定并规定的由政府行使的国家公共权力,包括行政裁量权等。

元政策:指导或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政策均衡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政策评估指根据某一确定的标准,对一项公共政策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进行的评定。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政府适时调整公共政策,对政策进行修正和终结以便制定出更能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2)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表达。(3)有利于政府平衡公共收益需求目标的实现。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有:(1)实质相关性;(2)穷尽性;(3)相互排斥性;(4)一致性;(5)层次分明性。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有:(1)主体调整,指公共政策的主休系统发生的变更。(2)客体调整,指政策问题的调整。(3)目标调整,对政策目标进行校正、修正或再确立。(4)方案调整,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的调整。(5)关系调整,通过政策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等。 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主要包括:(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即决策者择定的决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津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即政策决策过程应合乎法定程序的要求。(3)政策的法律化。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有:(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2)向决策者提供新的思想观念。(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头脑风暴法”运用于政策分析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突出主题。(2)充分重视并讨论各种意见和建议。(3)改进并综合提出的方案。(4)创造自由讨论氛围。(5)发言简炼,即席发言。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要因素有:(1)政治领袖。在现代民主社会,“政治领袖们”更符合现实意义。(2)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重要因素之一。(3)危机或者特殊事件。(4)抗议活动,这是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 (5)大众的传播媒介。(6)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 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为:(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这个环节包括:政策问题、政策诉求、政策分析。(2)公共政策决定,这个环节包括: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3)公共政策实施,这个环节包括: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主要有: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确定公共政策的框架和方向,通过任免、质询、视察等对政策过程实行监控。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司法机关通过裁定制定政策的程序与原则、政策内容、政策执行是否合法,对各项政策内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与政策有关的各种举措的违法行为进行强制纠正。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行政机关通过上级主管机关对下级执行机关工作进行指示、检查、部署、监督、评估,以及通过行政监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4)政党对政策的监控。通过成员的参与,主导立法和行政决策,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通过所控制的大众传媒,制造社会舆论,达到监控的目的。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等方式,在国家和社会间起中介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6)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通过关注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政策评估是否准确,监控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是:

(1)公共问题的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这一政策要素就已经产生。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国家以及履行国家职能的专门组织即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方案,对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政策执行须有“一种特殊等级的人”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管理他人并为了管理而系统地一贯地掌握着某种强制机构即暴力机构”为后盾。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国家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结构及效力范围。联系实际说明。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联系实际说明。 (3)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制约公共政策的种类和数量。联系实际说明。

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经由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民主的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地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前辈学者的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如下一组命题: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由这样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在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就被称作决策的精英模型。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 更

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这个模型受到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根据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该问题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客观的社会现实。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