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6:10: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
第四卷 明清文学 绪论
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
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 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
作品风格上讲 :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 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
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 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
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 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 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
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 ,色情文学的流行 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 “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 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汤显祖更宣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汤显祖诗文集》卷三一《耳伯麻姑游诗序》)。 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集笺校》卷四《锦帆集叙小修诗》)谭元春也说“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谭友夏合集》卷八《汪子戊己诗序》)
1
E、主情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写物欲、写时俗、写性爱、写闲情成为时尚,肯定人性、放纵个性、歌颂世俗享乐、向往个体人格的自由平等成为鲜明的审美理想。
二、 明清传奇戏曲发展演变轨迹(八件大事) 多考查文学常识
1、教化派戏曲和传奇戏曲典雅绮丽语言风格的形成。 2、明中期三大传奇的开创意义: 《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个人离合之悲与历史兴亡之感结合,深化了戏曲的文化历史内涵 ,对《桃花扇》《长生殿》影响。
3、四大声腔的形成与昆腔的流行:海盐、余姚、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改革,形成了清柔婉折的特点,非常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开始取代其他三腔,成为最流行的戏曲声腔。三大传奇均为昆腔,《浣纱记》更是以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戏曲。 4、“临川四梦”与晚明戏曲:传奇戏曲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紧密结合,跃进到时代思想文化的顶峰。
5、时事剧与苏州作家群:李玉《清忠谱》、一人永占
6、沈汤之争与音乐体制的格律化:沈璟与汤显祖,传奇音乐体制规范 化与作家主体情思 的表达
7、南洪北孔:洪昇与孔尚任,清初作家、一南一北,一个钱塘人、一个曲阜人,创作了《长生殿》《桃花扇》,传奇戏曲顶峰之作,深沉的历史文化思索。
8、清康乾时期,地方戏兴起, 戏曲近代化,作家中心到“名角儿”中心。
三、章回小说形成发展轨迹
1、史传与小说间的关系:章回小说 的远源
A、小说名称的来由及内涵的变迁: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杂篇.外物》
B、中国小说三大源头:神话、史传、诸子散文(叙事和寓言成份),以史传影响最大 C、史传观念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一重“实录”;二“补史”作用
2、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的近源
话本按鲁迅的说法:说书人的底本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公案 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演谈佛书
讲史书:讲说前代史书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3、章回小说形成发展的三大阶段
初级阶段:将“说话”中“讲史”一类题材整理为平话,平话是杂揉史书和传说而成。 中级阶段:将若干个累积修订的某一题材累积起来,再由一个人再创作,最后写完。构成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
高级阶段: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
4、章回小说内容的四种类型:
历史演义、神魔小说、英雄传奇、世情小说
2
第一讲 《三国演义》
一、关于“七实三虚”
1、《三国演义》与前代史书之关系: 《三国志》《三国志注》:人物言行大多可找到依据;对素材的移换变形 2、《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关系:继承与超越 3、小说叙述历史的态度:打破天道正义观念
二、“拥刘反曹”倾向的源起及发展
晋到六朝:以曹魏为正统
东晋习凿齿:尊汉抑魏《汉晋春秋》 北宋代说书:流露“拥刘反曹”倾向,《东坡志林》 元代《三国志平话》: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演义》直接继承并加强这一倾向
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批点《三国演义》进一步强化巩固。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文化内涵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杰出的战争和谋略描写,中国文化 智慧的集合:儒、道、纵横、兵家等等诸多思想的荟萃。
其主要文化思想内涵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国家统一的向往 :元末社会动荡,百姓渴望安定
统一,成书年代及作者所处时代要求的体现
2、对儒家仁政理想的向往及道德的追求:
A拥刘反曹倾向;
B对蜀汉集团的着力刻画:刘备仁君形象、诸葛亮能臣贤相的典范、关张的忠义勇猛,桃园结义的讴歌
3、总结历史经验:民心、人才、谋略
四、人物塑造手法:(重点)
(A)、类型化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以三个人物形象为例) 1、曹操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儒家理想为
评判标准,突出其奸诈残忍一面,又真实描写出其丰富多元性格:“古今来英雄中第一奇人”(毛宗岗) (一)奸诈
A陷害叔父 ; B杀吕伯奢一家; C许攸问粮; D借人头;E借刀杀祢衡;F梦中杀人;G杀杨修 H死后72疑冢:“生而为伪,至死仍诈” (二)残暴狠毒
A杀吕伯奢全家;B为报父仇屠城; C杀伏完董承及伏皇后董贵妃;
D杀耿纪韦晃等五人及其宗族和大臣 (三)英雄之气
A不畏权贵:重责蹇硕之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