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23:0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

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 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 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 城市设计 滨水区 分析 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从经济和就业的效率来说,巴尔的摩内港区以5500万美元的资金启动,到1990年,市政府已可以从该项目每年获得税收2500万到3500万美元,每年吸引游客达700万人,这些游客在该处消费达8亿美元,在该开发项目中创造了3万个就业岗位。

3.改造进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策划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1959年,查尔斯中心城市更新计划成为内港区第一个确定的开发项目。

1964年,华莱士规划设计公司完成巴尔的摩发展概念性规划。这一城市复兴计划规划范围为内港区沿海岸线范围,规划年限为30年,总投资为2.6亿美元。

1976年,由爱德华·斯通设计的巴尔的摩科学中心建成使用。 1977年,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巴尔的摩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建成使用。

1979年,巴尔的摩会展中心投入使用。马里兰州政府经过可行性论证,认为巴尔的摩会展中心可以为全州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州政府在会展中心投资3500万美元。

20世纪70年代,随着滨水地区改建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巴尔的摩,从而带动了巴尔的摩的旅游业。市政府逐渐从一系列改建项目中获得了回报,并将这些资金投进新的改建项目中。

4.改造思路

巴尔的摩内港区更新开发的构思是:以商业、旅游业为磁心,吸引游客和本地顾客,在商业中心周围布置住宅、旅游和办公楼。在项目布置上,最接近水面的是商业(大型购物中心)、休憩(绿地、广场)和旅游设施(海洋馆、战舰展览、游艇中心、音乐厅)。

5.改造效果

巴尔的摩内港区的城市改造以吸引投资和改善环境为重点,政府重视在重点地段项目的城市设计指引,同时,允许开发商和建筑师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因此,围绕内港区周围的开发项目的城市设计非常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 (1)内港区北侧的高层住宅

离市中心较远的水边是高层公寓,主要对象是单身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收入较高,对生活多元化的要求也高,近水的高层公寓能提供私人游艇码头、水上运动俱乐部等别处无法提供的设施,因而吸引了他们前来居住。另一方面,这些专业人士大多没有小孩,所以在公寓区不必建造幼托、小学等设施,从而节约了投资。借助于专业人士的良好社会声誉,这里的住宅区已成为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住宅区”。

(2)巴尔的摩水族馆

1981年,巴尔的摩国家水族馆正式使用。该水族馆由巴尔的摩市政府投资2100万美元,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3)内港区内供参观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