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3 6:3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课程融合育人”精品案例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而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再者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的心目中,要处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上,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一、 介绍时代背景、审明题意中渗透德育

一篇优秀文章,题目是关键,课题也往往是文眼。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探索题目背后的故事,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课文时代背景,更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伟大的出征》一课时,先让学生读课题,思考为什么出征?出征干什么?什么样的出征才算得上是伟大的?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了解到神五飞天,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为了这一天,我国人民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他是国人的骄傲,是神圣的,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划时代的领域。从而让学生感到作为中国人而骄傲和

自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二、 视听结合,从画面中渗透德育

播放视频,视听结合,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感官上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心里的共鸣。从文章中看到和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是不同的。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如在教授《伟大的出征》第八段到第二十段时。我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们从热闹的画面,从嘹亮的《歌唱祖国》的歌声中,从激动的解说词中,感受到神五飞天的不易,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期待。从而激励学生要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三、 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通过对小红军的外貌和语言描写,体会到小红军最然年龄小,但他有一颗大爱的心,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们既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课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空间,我们要抓住时机,恰当启发、点拨,使学生能从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中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成长自己的道德品质。

纸坊东方小学 张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