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20:2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题

班级: 姓名:

本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答案请用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7、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原子结构图中X=8

+1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冰雪融化 C 铁生锈 D 空气液化 2、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金属元素 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 3、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4、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2X2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1712Mg镁17Cl氯2878、1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企鹅死亡,经解剖检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的氢化物和其他大量有毒物质,下列不是造成此后果的原因是( )

A.冶金工业的废水排放 B.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全球天气变暖

9、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催化剂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雨水是纯净物

5、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1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12、 某元素的原于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层有6个电子 B.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 该原子核电核数为16 D. 这种原子容易失电子

13、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

D.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14、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 B、2N C、Cu D、O

15、互联网上报道“世界上将近有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单质

16、“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7、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各项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2 -

A、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 B、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 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 D、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18、 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6 B.88 C.138 D.314

19、我国卫生部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过氧化钙(CaO2),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添加这两种物质。下列有关面粉增白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氧化物 B过氧化苯甲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没有危害 D过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16 2 8 6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所瓶中剧烈燃烧 D、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2 分)

21、(3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 ;(2)钠离子 ;(3)3个水分子

22、(10分).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氧,③水银,④冰水共存物,⑤碘酒,⑥高锰酸钾,⑦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⑧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 ..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5)属于单质的是 。

23、(8分)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3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 24、(4分)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简易净水器中装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如果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你认为可以用 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

25、(3分)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

(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选填A、B、C、D),你选择的依据是 。

26、(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小明同学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8的元素名称是氩,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小明发现如下规律: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请帮助他再找出两条规律: ① ; ② 。

”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27、(10分)将无色液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C也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气味的气体E,推断并写出上述各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2个小题,共18分)

28、(10分)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欲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则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收集满的氧气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的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且难溶于水),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

29、(8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

(2)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