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3单元译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3:0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三单元】

不学则墙面

【原文】唐太宗谓房玄龄① 曰:“为人大须学问②。朕③往为群凶未定,东征西讨,不暇读书。,比(近)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 ④,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 ⑤,莅事 ⑥唯烦。’不徒言⑦也。却(回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房玄龄:时任宰相。②学问:好学多问。③朕(zhèn):皇帝的自称,相当于“我”。④君臣父子:指君与臣、父与子的相处原则。⑤墙面:面对墙;形容一无所知。⑥

莅事:面对事情。⑦不徒言:不是空话。

【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极该好学多问。我从前因为各地豪强尚未平定,东征西讨,没空闲时间读书。近来全国安定,身在宫殿朝堂,(虽然)不能自己拿着书本(阅读),(但)让人朗读而听其中内容。君与臣、父与子的相处原则,以及政治教化的(治国之道),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好像)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麻烦。’这话不是虚空的。回想(我)年少时做的事,觉得很多是不对的。” 1.颜回好学

【原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同“早”)死。孔子哭之恸(tònɡ,极悲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①问: “弟子孰(谁、哪个)为好学?”孔子对(回答)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同“无”)。” 【注释】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译文】 颜回年纪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去。孔子哭得很悲伤,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是最爱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最好学,(他)不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不重复犯错误。不幸运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学生)了。” 2.大才非学不成

【原文】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成),大才非学不成。学非记诵云尔①,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如身亲履(实践)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阴一出即将,果盖(超过)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志士读书当如此。不然(这样),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最多也。 【注释】①云尔:罢了。

【译文】胆量需要大,心思需要细密;智慧需要灵活,行为需要正直。远大的志向没有才能不能实现,学识很高的人不学习不能成就。学习不是只记忆诵背罢了,应当探究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融会在心中,像亲身实践了它。南阳诸葛亮出来任事就(做了)丞相,淮阴韩信出来任事就拜为大将,(他们)超过了世间的才能出众的人,都是(因为)平时善于学习的成果。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读书应当像这样。不这样,世间能读书善于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做人的人太多了。

3..约取而实得

【原文】吾①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毕)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再就(走向)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尽力)期(希望)精熟,一字不遗。壁既(已经)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等待)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空)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腹中空空,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吾:指作者叶奕绳。②笥(sì):竹箱。

【译文】我天资很愚钝,每读一本书,遇到喜爱的章节就摘录下来,摘录完毕后就朗读十几遍,并将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有十几段,少的(也有)六七段。合上书本随意走走,再走向观墙壁看所粘贴的摘录文章,一天(看)三五次已成以为常,尽力希望精读熟记,一个字不遗漏。墙壁被贴满后,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些段落)收集在竹箱中,等待再读了有摘录的(段落)。粘贴在那个地方。(这样)随时收集随时补贴(新摘录的内容),全年没有空闲的日子。一年内,大约可集得三千段。几年以后,心中竹箱中渐渐被(文章)充满。每每见到不深入地读书稍微得到点印象,稍经过一些时间,就肚中空空的,不如象我熟读的内容少然而真正获得(的多)。

4.苏秦刺股

【原文】苏秦乃(是)洛阳人也,学纵横之术①,游说(yóushuì,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秦王,书②十上而不为用,资用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絍③,嫂不为炊(煮饭),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④之罪也!”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最终)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为六国相(国相)。 【注释】①纵横之术:合纵连横策略。②书:指给秦王的建议信。③絍(rèn):织布机。④秦:苏秦自称。

【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采纳自己的主张,十次向秦王上谏,但不被采用,资金缺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地回家。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替他做饭,父母亲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就叹气说:“都是苏秦的过错啊!”于是勤奋读书。读书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了脚上。后来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对抗秦国,成为六国的国相。

5.读书忌“二物”

【原文】予①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②。暗疏③之,亦不甚失。然负自放,喜从(跟随)饮酒滑稽④者游(交往)。旬朔⑤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近来)数年来,颇(很)发愤惩艾⑥,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dài,几乎)不如曩(nǎng,从前)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合上)卷茫然,辄复不省(xǐng)。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唉)!败(毁)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释】①予:我。指本文作者秦观,北宋著名词人。②诵:背诵。③暗疏:默写。④滑稽:巧言善辩。⑤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⑥惩艾:惩戒。

⑦寻绎:反复推求。

【译文】我年少时读书,一看就立即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很有差错。然而(那时)依仗着(这一特点)就放纵自己,喜欢跟随喝酒及巧言善辩的人交往。十天一月之间,没有几天拿起书卷的,所以即使有强的记忆力,经常因不勤奋学习而荒废学业。

近几年来,很发愤(用来)惩诫(自己),后悔以前的所做的;但聪明智慧已经衰落减损,几乎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见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求数次才结束,合上书卷便模糊不清,往往又不能回忆起来。所以虽然有勤奋苦读的辛劳,但常常因健忘而荒废学业。

唉!使我的学业受到损害的,常常是这两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