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移动通信大作业五分集接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2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五 分集接收的仿真编程和仿真实验 1120510215 崔昊

1、实验目的

实现分集接收的仿真编程和仿真实验,对比分集接收几种不同合并方式在白噪声信道和衰落信道下对应的性能差异,分析最大比合并的理论值与实际仿真结果之间的差异。

2、实验原理

分集在获得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后,需要对他们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器的作用就是经过相位调整和时延后的各分集支路信号相加。对大多数通信系统而言,M重分集对这些信号的处理可以概括为M个支路信号的线性叠加。三种合并方式为选择式合并,最大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

性能差异选择误码率为标准。

3、实验原理图

4实验内容

分集接收技术误码率仿真

对于数字通信而言,可靠性用误码率代表,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三种接收方式的误码率是怎样的。为了进一步分析三种接收方式性能,即误码率,我们增加数据源发送数据的长度到8000个,信噪比是一个变化的范围,从1到30db,加入了误比特的初始值,在最后进行了原始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比较,也就是”与”运算,因为我们并不是为了得到数据,而是分析三种接收方式的性能,所以要计算误码率然后画出误码率的图,仿真代码如下:

1、高斯白噪声信道: clc,clear all L=1e6; SNR=0:8;

snr_10=10.^(SNR./10); s=randi([0,1],1,L); m=2.*s-1;%BPSK 调制 for i=1:9

y(i)=0.5*erfc(sqrt(snr_10(i)));%BPSK 理论值 end

sigma=sqrt(1./(2.*snr_10)); for k=1:length(sigma)

n1=normrnd(0,sigma(k),[1,L]);%产生高斯白噪声 n2=normrnd(0,sigma(k),[1,L]); n3=normrnd(0,sigma(k),[1,L]);

n4=normrnd(0,sigma(k),[1,L]);%4条分集支路 r0=m+n1;

r0(find(r0>0))=1; r0(find(r0<0))=-1; r_end0=(r0+1)./2;

e0(k)=size(find(r_end0-s),2); pe0(k)=e0(k)/L;%无分集误码率 N=[n1;n2;n3;n4]; M=[m;m;m;m]; S=[s;s;s;s];

R=M+N;%加高斯白噪声

rate=(R.^2)./(2*(sigma(k)^2));%瞬时信噪比 [Y I]=max(rate,[],1);%选择最大信噪比的一路 for j=1:L

r_sc(j)=R(I(j),j); end

r_sc(find(r_sc>0))=1; r_sc(find(r_sc<0))=-1; r_end1=(r_s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