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8:20: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程力学》测试卷A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关于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①同一截面上正应力 与切应力 必相互垂直。
②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 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③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 必相互平行。 现有四种答案:
A.1对;B.1、2对;C.1、3对;D.2、3对。
2.铸铁拉伸试验破坏由什么应力造成?破坏断面在什么方向?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A.切应力造成,破坏断面在与轴线夹角45o方向; B.切应力造成,破坏断面在横截面;
C.正应力造成,破坏断面在与轴线夹角45o方向; D.正应力造成,破坏断面在横截面。 3.截面上内力的大小:()
A.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B.与截面的尺寸有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无关; C.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无关;D.与截面的尺寸无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有关。 4.一内外径之比为??d/D的空心圆轴,当两端承受扭转力偶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为τ,则内圆周处的切应力为()
A.?B.??C.(1??3)?D.(1??4)?
5.图示等截面圆轴上装有四个皮带轮,如何合理安排,现有四种答案:() A.将轮C与轮D对调; B.将轮B与轮D对调; 0.20.20.61.0得分 C.将轮B与轮C对调; D.将轮B与轮D对调,
ABC然后再将轮B与
轮C对调。
(单位:kN?m)D6.图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
?bs
为:()
??FFd精品文档bFF A.2Fπ d2;B.F2d ?C.F2b ?;D.4Fπ d2。 7.图示平面薄板,质量为m,轴z2过其质心C,轴z2、z3与其平行,距离如图。则下列四个关系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A.Jz1?Jz2?ma2 z1z2z3abJ2z1?Jz3?m(a?b) Jz2?Jz3?mb2 CD.J2z3?Jz1?m(a?b) 8.图示梁的材料为铸铁,截面形式有q4种如图:() 9.图示矩形截面拉杆,中间开
有深度为h(A)(B)(C)(D)2的缺口,与不开口的拉杆相比,开口处最大正应力的增大倍数有四种答案:() h/2h/2A. 2倍; FFh/2B. 4倍; C. 8倍; bD. 16倍。 10.两根细长压杆的横截面面积相同,截面形状分别为圆形和正方形,则圆形截面压杆的临界力是正方形截面压杆的多少倍?() A.1B.6/?C.2/?D.3/?
二、计算题:(共60分)
1.图示钢筋混凝土短柱,其顶端受轴向力F作用。已知:F?1 200 kN,钢筋
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EgEh?15,横截面面积之比AgAh?160。试求钢筋与混
凝土的内力FNg与FNh。
1
B.C.
F5.图示水平直角折杆,横截面直径d?6cm,铅直均布载荷q?0.8kN/m,
[?]?80MPa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2.试用叠加法求图示悬臂梁自由端截面B的转角和挠度,梁弯曲刚度EI为常量。 l2FFaAaCaBa a 3.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0.25,单元体的应力情况如图所示,试求该点的三个主应力、最大切应力及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的主应变值。 30MPa60MPa 4.图示结构中,梁AB为No.14工字钢,弯曲截面系数为Wz?1.02?105 mm3,杆CD直径为d,二者许用正应力均为[?????? MPa,试求许用均布载荷集度[q]以及杆CD的最小直径dmin。 D d q A 4mC2mBz精品文档 2
《工程力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注: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须写清题号、每小题得分、共得分等。 qCA2mB1m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A2.D3.C4.B5.A 6.B7.A8.C9.C10.D 二、计算题:(共60分) 1.解:平衡方程 FNg?FNh?F(1)(2分) 变形协调方程 FNgllE?FNhE,即FNg?1(2)(4分) gAghAhFNh4解方程(1),(2)得 FFNg?5?240 kN,FNh?4FNg?960 kN(2分) 2.解:wFa(2a)22Fa32Fa2Fa3B?2EI?3EI?2EIa?3EI(↑)(5分) 2Fa2Fa(2a)Fa2?B??2EI?EI?EI()(5分) 3.解: ??02?(60?01?602)2?302?72.4MPa ?2?0 ?60?03?2?(60?02)2?302??12.4MPa (4分) ?1??3max??2?42.4MPa(3分) ?1?1E[?1??(?2??3)]?3.78?10?4(3分) 4.解:对于梁AB,由?Mmax精品文档max?W?[?? ,可求得[q]?8.16 kN/m(6分) 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