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文化名人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2中国文化名人录

作者:

来源:《中国报道》2012年第12期

王全安

其实,王全安不是主角,主角是《白鹿原》。这里的“白鹿原”指的并不是王全安导演的那部电影,而是读过陈忠实原著的人们心目中的《白鹿原》。

在王全安之前,《白鹿原》已经被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改编成了话剧。相对于话剧和电影的表现形式,陈忠实个人认为《白鹿原》更适合改编成电视剧——这样就有足够的篇幅去充分表现这部小说。但王全安却告诉陈忠实,有时候简短也会是一种力量。可简短的电影似乎没能成为王全安口中的那种力量。戛然而止的结尾让观众感到突兀与失望。少了朱先生和白灵的《白鹿原》更是让人惋惜。 陈晓卿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贯穿七集节目的,是从吃中得到的感悟、与吃有关的亲情故事以及那溢出画面、扑面而来的思乡情怀。

中国人恰恰是最重亲情的,中国人又是最思乡的。导演陈晓卿推崇平民美食,因此《舌尖上的中国》里讲到的大多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食材。可偏偏是这些普通的食材,被陈晓卿拍得美轮美奂。在细腻又诱人的美食画面前,多少观众在吞咽唾沫的同时回忆起童年时母亲的味道。电视画面外那娓娓道来的普通人的故事,又击中了多少人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 莫言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莫言。颁奖词说莫言的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但在莫言看来,这还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不过,在“融合了民间故事”这一点上,莫言是表示赞同的:“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中国人而言,获得诺奖的莫言并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偶像。闲置了20年的旧居,如今门前车水马龙,莫言本人也被各家媒体轮番“轰炸”。在莫言身上挖掘商机,这件事本身无可非议,只希望不要扰了莫言的创作。 南怀瑾

有人视他为当代大儒、道家隐士、禅宗大师,将其尊为“国学大师”;也有人认为他连基本的文史常识都不具备,更谈不上是“国学大师”。李敖曾批评南怀瑾注《周易》“连断句都断不出来”;张中行说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让人“哭笑不得”,“其中一些解说不管语文规律,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

而南怀瑾本人似乎也从不认为自己是“正宗”,他在给练性乾的信中说道:“千万不要把我看作是什么专家、权威、学者。我从来把自己归入旁门左道,而非正统主流。我只是一个好学而无所成就、一无是处的人。一切是非曲直,均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韩素音

汉属英,这才是韩素音女士名字的由来。韩素音原名周光瑚。她曾是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的“特使”,著作颇丰。她的写作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年,韩素音以英文写就的作品就像一个个窗口,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可能。

与她的作品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她的婚姻。她有三次婚姻,还爱上过一位有妇之夫——这个人被她写入了小说《瑰宝》中。据此改编的电影《生死恋》后来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大奖。晚年的韩素音和她的第三任丈夫陆文星定居在瑞士洛桑。今年11月2日,韩素音无疾而终,享年96岁。 崔健

崔健开始讨厌“摇滚教父”这个称号。他喜欢“艺术家”这个身份,因为只有“艺术家”才有能力与时代较劲。

1986年5月9日,一首《一无所有》让崔健的名字家喻户晓。今年夏天,在《白鹿原》的首映礼上,崔健再一次引爆全场。现场很多90后并不认识崔健,可没有人不知道《一无所有》。

无独有偶,今年最热门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冠军梁博也被人们与崔健联系起来。虽然这当中有媒体的炒作,但无论如何,崔健以及被称为“小窦唯”的梁博,在这个夏季引发了一场对中国摇滚乐的审视和讨论。中国似乎又回到了摇滚乐爆发的那个年代。 杨丽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让全国的观众又一次领略了这位“孔雀公主”的不老魅力。但杨丽萍毕竟年纪大了,现在正在全国巡演的舞台剧《孔雀》将成为杨丽萍的收官之作。在结束了全国和全球巡演之后,杨丽萍将转入幕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