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50: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勇

来源:《职教论坛》2017年第02期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为此,应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高校转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80-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国际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质量、规模等都有一定的新的要求和变化。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大任务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2015年10月2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在《意见》里明确了14个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作为为首要任务,并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2]。2016年6月16日,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颁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粤教高[2016]5号),确立了包括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将应用型高校确定为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发展重点之一,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等九大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3]。2016年6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启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转型试点高校遴选工作,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独立学院通过申报,成功成为广东省首批14所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之一。

一、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政策导向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意见体现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要求体现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企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体现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一)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顺应形势的发展,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决策,各级政府部门相应对这一决策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纵观整个《意见》,不难看出其指导思想、基本思路都涉及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主题。转型发展的大部分主要任务,诸如“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可以这么认为,普通本科转型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向应用型转变的成败。

(二)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青年报》2016年4月8日刊登《首份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炉》,文章显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但很多的地方高校,本来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却一味地将办学定位为学术型或研究型,与实际的办学资源和条件不符合,造成学生就业难,地方企业招人难的局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这类高校的转型实际上就是回归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上来[5]。高校的这一功能必然要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以满足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三)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纵观当前全球经济的竞争格局,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为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于2010年10月10日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6]。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我国多个省市都纷纷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复兴的核心[7]。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升级,企业急需适应这类转变和调整的各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企业必然会寻求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来培训现有的劳动力和引进各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就为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可行性。 二、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现就基于我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十多年的实践基础上阐述在学校层面和企业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校于2004年正式招生,是一所独立学院。它是由国家重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与民间资本相互结合、共同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定位,我校从建校以来,与400多家各类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聘请企业资深企业家到校讲学、讲座和带毕业生设计(论文)。但由于学校一直未出台鼓励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有关政策,以及实践教学工作较为辛苦和繁杂,再加上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实践教学和企业的合作。另外,受各方面因素的约束,引进的教师几乎都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而有着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因学历和职称等因素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师资水平和结构不仅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因为无法服务于企业,还严重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8]。 (二)企业方面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高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安排或协调在国有企业实习,由国家统筹考虑相应支出。高校培养学生有了保障,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不允许自主择业。而当今我国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去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数量逐步减少,股份企业及私人企业逐步增加。这类企业绝大数只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尽管它们有的企业,甚至为高新技术的企业为了经营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要从高校招收人才,但不愿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来共同培养人才[9]。探究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大多数企业还不能像国外企业那样有意识地承担社会责任,不关注自主创新、不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人才的发展,不具备放眼世界的眼光;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制定出有关政策来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到企业实习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讲解、培训和监管,这无形地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和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三是有些企业从商业机密、生产安全等方面考虑也是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如电气、电信等一些行业就是这部分企业的典型代表,他们不希望学生去生产现场,以免出危险和商业泄密;四是目前有的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因素,师资力量不强,企业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要,这些都使得企业不太情愿与学校合作。 三、转型高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

对于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而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10]。既然转型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存在问题,那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并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里明确指出: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在《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粤教高[2016]5号)里也明确指出:研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激励政策,调动企业与转型高校合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