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备课资料链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0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发现》备课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据清乾隆四十六年第一修《闻氏宗谱》记载:“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年(1277),信国公(文天祥)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今湖北浠水)之兰清邑,改文为闻……”这是改“文”为“闻”的最早出处。以后,闻一多先生在《二月庐漫记》中也以“信国公后代”自居。

但是,由于“改文为闻”之说未见于史册,一直难有定论。

找到这一线索的朱兴中是闻一多纪念馆的一位工作人员,1986年以来,他多次走访闻一多的故乡,查阅《闻氏宗谱》等相关史实,一直没间断过对闻一多家世 渊源的考证工作。今年8月,朱兴中赴武穴市龙平镇五里村考察时,从文天祥的堂兄文天桢的22世裔孙文明杰处得到一套《文氏宗谱》,共计14卷。在研究这套宗谱时,朱兴中发现了“文良辅”其名。这无疑为揭开闻一多家世渊源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朱兴中按照《文氏宗谱》分析:以文球为始祖,传至天桢、天祥为25世。在这支以文球为始祖的世系中,第20世孙中有“良辅”的名字。而比较《文氏宗谱》和《闻氏宗谱》,“良辅”

的名字相同,籍贯吻合,世系衔接,历史背景一致。朱兴中还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发现自元至清,江西、湖北两省除浠水闻氏外再没发现其他闻姓。按照传统宗族观念,真是闻氏后裔决不会随便出卖祖宗而承认是文姓后代。因此,朱兴中认为闻一多的确与文天祥同根同祖,是文天祥家族的旁系后裔。如果以文球为始祖,文天祥为25世,闻一多为39世。

(《闻一多与文天祥的关系》,《武汉晚报》1999年11月18日)

谈闻一多的爱国主义诗歌(节选) 马为华

当诗人满腔的热忱撞击到冰冷严酷的现实时,那种撕肝裂肺的失望与痛苦,使得诗人宁愿相信这是场恐怖的噩梦(《发现》),诗人问天又问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却又“两处茫茫皆不见”,问不出个结果来。披肝沥胆如火如荼的激情力透纸背而来,诗如金石掷地,锵然作响,声如裂帛,激越而又高亢。这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才会有的失望,赤子衷肠宛然在目。爱之深才会恨之切,所以诗人才会把黑暗的现实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还要“多扔些破铜烂铁”、“剩莱残羹”,甚至愤激地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死水》)。这里诗人以美

写丑,绝不是事不关己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峻切的诅咒和严酷的冷嘲中包裹的是一腔滚烫的爱国之情。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第l期)

什么是现代知识分子——以闻一多先生为例(节选) 孟繁华

这首诗(指《发现》)和《一句话》,最能代表闻一多的风格。它短促的节奏和激烈的情感,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否定和疑问构成了诗人焦虑的心态;“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不是我的中华”的否定与“咱们的中国”的期待,构成了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特征的基本表意形式。唯美的倾向、浪漫的诗情与现实必然构成激烈的冲突。此后许多年闻一多先生虽然不再写诗,但他诗人的气质、个性以及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并没有改变。因此,当他走出书斋而挺身演讲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一时之冲动,诗人青年时代埋下的爱国热情的种子,在中年时代终于绽开了带血的花朵。 (《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

激情的归途——记闻一多(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