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0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题(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 地 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1.人们对地球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后来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最后人们终于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然后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于1522年9月回到原来的地方。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4.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

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的大小】

1.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地球的极半径,长度是6357千米; (2)图中B代表地球的赤道半径,长度是6378千米; (3)图中C代表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是6371千米; (4)图中D代表地球上的赤道,周长是40000千米; (5)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6)从上面的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①地球的半径;②地球的赤道周长;③地球的表面积。

第2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及其分布。

3.地球仪的用途: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还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等现象。

4.地轴是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南极。 5.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就是赤道。 【纬线和经线】

1.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经线。 3.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 都相等。 长 度 是 否 相 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零。 东西方向 【纬度和经度】

1.地球仪的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 2.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耸立着一座著名的赤道纪念碑。

3.人们把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定为0°纬线,也就是赤道,度数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北极就是北纬90°(写作“90°N”),南极就是南纬90°(写作“90°S”)。

4.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的;此线以北的半球为北半球,以南的半球为南半球,即纬度是北纬的就在北半球,纬度是南纬的就在南半球。 5.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看右图)

(1)图中字母表示低纬度的是A,纬度范围是0°-30°,

即0°-30°N和0°-30°S。

(2)图中字母表示中纬度的是B,纬度范围是30°-60°,

即30°N-60°N和30°S-60°S。

(3)图中字母表示高纬度的是C,纬度范围是60°-90°,

即60°N-90°N和60°N-90°S。

6.几条比较重要的纬线:赤道是0°的纬线;北回归线是23.5°N的纬线;南回归线是23.5°S的纬线;北极圈是66.5°N的纬线;南极圈是66.5°S的纬线。

7.地球仪的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

8.经度的划分:国际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度数由0°经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由0°经线向东到180°为东经,用“E”表示;由0°经线向西到180°为西经,用“W”表示。180°的经线只有一条,叫180°经线。 9.两条相对的经线就组成一个经线圈,例如:70°E和110°W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43°W和137°E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10.国际上规定,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到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或者20°W以东,160°E以西的半球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的半球为西半球。

11.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东经度大于160°E在西半球,小于160°E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W在西半球,小于20°W在东半球。

12.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经纬网】

1.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2.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利用经纬网定位:(看右图) (1)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 A的纬度是50°N,经度是75°W。 B的纬度是10°N,经度是45°W。

C的纬度是50°S,经度是15°E。 D的纬度是20°S,经度是75°E。 (2)写出图中A、B、C、D四点所在半球: 在北半球的是A B,在南半球的是C D。 在东半球的是C D,在西半球的是A B。 (3)图中A、B、C、D四地:

在低纬度的是B D,在中纬度的是A C。

第3课 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时间的差异】

1.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样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2.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看课本P12活动2、3题。 【区时和日界线】(选学)

1.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经度7.5°,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叫东西12区。

2.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是该时区的“区时”。

3.中央经线的计算:时区数×15°。如:东5区的中央经线是75°E;西9区的中央经线是135°W。 4.时区的计算: 经度数÷15=商?余数 余数小于7.5°就用商为时区数,大于7.5°就用商+1为时区数 如:118°E就在东8时区,65°W就在西4时区。 5.伦敦时间就是中时区的区时,也就是0°经线的地方时。

6.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使用起来不方便,我国就使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作为统一使用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也就120°E的地方时。

7.区时的计算:记住口诀,画出下图(注意图中正数为东时区,负数为西时区),就可以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