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版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分册复习练八上文言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3:2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文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6,吉林、广州)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2)便扶向路(沿、顺着) .(3)渔人甚异之(感到诧异)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5)欣然规往(计划) .

2.(2015,济宁)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2016,十堰)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6.(2016,吉林)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渲染了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下文桃源的美好作铺垫。

7.(2016,吉林)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2016,吉林)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因为桃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优美富饶;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社会风尚淳朴;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9.(2016,十堰)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这) .

(2)惟吾德馨(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3)谈笑有鸿儒(旧指读书人) .

(4)往来无白丁(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弹(琴)] .(6)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7)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

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B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是陋室,惟吾德馨?斯.?B. ?微斯人,吾谁与归?.

?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琴?可以调素.?D. ?吴广素爱人?.

3.(2015,山西)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解析】“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6.(2014,德州)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 何陋之有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016,济南)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可爱者甚蕃(繁多) B.不蔓不枝(长枝节) ..

C.亭亭净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少) ..

2.(2016,济南)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